感動他人的話要說得誠懇有說服力感動他人的話要說得誠懇有說服力
說服就是擺事實,講道理來使人相信、使人信賴、使人贊同其觀點和主張。說服不一定要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它可長可短,可多可少,這其中的玄機就在于說負重的玄機,也就是說服要有精妙的道理蘊藏于其中,這道理能讓人心悅誠服,讓人體會到你的用心而接受你的要求。
設身處地,學會換位思考
偶然讀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天作者在朋友家看下棋,見一位客人屢次輸棋,就譏笑他失算,總想指點幾招,以為他不如自己。過了一會兒,客人請他下棋,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就占了上風;快到中盤時,他就難以招架,而客人卻輕松自如;終局結束,客人贏了他十三個子。這件事,引起了作者一番感悟:“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細細想來,非但下棋如此,用在做人上,亦是如此。
文章以下棋作喻,從觀弈這一尋常事件,很生動地說明了生活中一個人們往往司空見慣卻并不留意的道理,即“觀人之失易,見己之失難”。旨在警戒那些主觀臆斷、盲目自強不知以為知的人,從而教人領會做人的正確道理,提醒自己及后人時時反省自己,處在對方的位置考慮問題。
現實中有許多人常常喜稱人過、愛吹毛求疵,“看別人豆腐渣,看自己一枝花”。人不可能總是正確的,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過失,有時候還會有許多的誤解。親情之間、朋友之間、鄰居之間,難免會產生隔閡;在工作中,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當隔閡與矛盾來臨時,常常只會抱怨,指責他人的錯誤。其實冷靜下來,換位思考一下,多從自身找找原因,怨氣消了,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只有“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較公允地評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如果只是一味地“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就會導致無休止地爭論,也就永遠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要做好換位思考,首先,要有寬廣的胸懷,做寬容的人。換位思考,顧名思義就是換個位置思考問題,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對待他人。就是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真正學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賞他人。在被他人誤解時,不要為自己做更多爭辯,更不要耍性子鬧情緒,而是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消除他人對自己的誤解。我們都有被“冒犯”、“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于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的體察對方處境,或許能達成諒解。一般說來,只要不涉及原則性問題,都是可以諒解的。諒解是寬容、體貼、理解。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要求我們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