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關鍵要心態好
原文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老子·》)
大意沒有過多的欲念就會平靜下來,天下將歸于正道。
老子認為,一個人心態好,通達樂觀,天下將歸于正道,一切都會變得美好。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如果把健康元素按照百分比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遺傳占15;環境占17,其中社會環境占到10,自然環境7;接下去就是醫生占8;自己占60。遺傳的15和環境的17是我們控制不了的,而其中的60是個人因素,我們自己可以控制。所以說,健康其實就在我們自己手里。
健康是一個人人都關心的問題,但是大多數人對健康的真正含義還是比較模糊的。在生活中,有的人身體稍有不適就趕緊往醫院跑,不檢查出點毛病不罷休,就好像故意和自己過不去似的,這種人應該稱為“健康的病人”;還有一種人,雖然身體上得了病,但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娛樂什么都不耽誤,治療疾病對他而只不過是一件平常事,這樣的人我們姑且稱之為“帶病的健康人”。“健康的病人”可能會在郁郁寡歡中真得了病,而那個“帶病的健康人”則可能在快樂的生活中變成一個真正的健康人。我們當前提到的健康教育,多數講的是吃什么食物對身體有益,這個水果抗癌,那個水果抗衰老,那個水果美容。實際上就是能抗癌的水果,有人天天吃也抗不了癌。如果心態不好,天天生氣,吃多少抗癌水果也無濟于事。我們往往對心靈、文化、思想關心得很少,只關心最淺表的東西,忽略了深層次最重要的東西。我們在健康問題上存在誤區,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是多少,脂肪有多少等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心理、心靈,我們現在把最重要的給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