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李嘉誠給年輕人的十五條財富準則 > 迎難而上的勇氣

      迎難而上的勇氣

      迎難而上的勇氣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商戰中,經營者總感覺到,機遇總是那么來去匆匆,一閃即逝。商戰機遇不能停留,不能重演,一旦失去,無法補償,無法追回。

      在長江公司的塑膠花牢牢占領歐洲市場后,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1958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達1000多萬港元,純利100多萬港元。李嘉誠因此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但是,他并沒有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相反,他還要大力發展,他給公司定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進軍北美。

      美國和加拿大,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消費水平極高,占世界消費總額的1/4強。李嘉誠陸續承接過香港洋行銷往北美的塑膠花訂單,但這些都是小額定單,遠遠達不到他的期望。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守株待兔”是純粹的機會主義,最終只能使工廠走向沒落;“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陳舊過時的經營理念,根本就不符合發展快速的信息時代。

      李嘉誠決定要主動出擊。他設計印刷了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并通過港府有關機構和商會了解到北美各貿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別寄了出去,靜候佳音。

      沒過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饋。北美一家大貿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誠寄去的畫冊之后,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彩照樣品及其報價都特別滿意,于是決定一周之后派購貨部經理親自來香港一趟,以便“選擇樣品,考察工人,洽談人貨”。

      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貿易公司,銷售網遍布美國、加拿大。機會千載難逢,但機會卻非長江一家所屬。對方的意思很明顯,他們將會考察香港整個塑膠行業,或從中選一家作為合作伙伴,或同時與幾家合作。

      李嘉誠面臨的又是一場激烈的競爭,這次要比信譽、比質量、比規模,要斗智斗力,方能確定鹿死誰手。李嘉誠的目標,是使長江成為北美公司在港的獨家供應商。他自信產品質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論資金實力、生產規模,卻不敢在香港同業中稱老大。

      在香港有十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塑膠公司,不用說別的,就只看工廠的外貌,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了。長江公司的工廠格局,卻還未擺脫山寨巢穴似的,更不用說生產規模了。就這點給來自先進工業國的外商們看了,最起碼的第一印象就不夠好,而第一印象往往又是很重要的。

      給予李嘉誠的時間只有短暫的一周。他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布令人驚愕而振奮的計劃:必須在一周之內,將塑膠花生產規模擴大。

      這一年,李嘉誠正在北角籌建一座工業大廈。原計劃是等建成之后,留下兩套標準廠房自己用。而現在,他只能另外租別人的廠房應急了。為了搶時間,李嘉誠委托房產經紀商代租下一套房子,除此之外,其他所用的資金絕大部分是銀行的大額貸款。他以籌建工業大廈的地產做了抵押。

      但是這一系列的工作又是那樣的雜而多:舊廠房的退租,可用設備的搬遷,購置新的機器設備,新廠房的承租改建,設備的安裝調試,還有新聘工人的培訓及上崗,工廠又要入新的軌道并保證正常運作……這么巨大的工程,要在一周內完成,在我們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只要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都極有可能導致整個工作計劃的失敗。那樣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這其間的耗費又豈是哪一個人能承擔得起的?

      李嘉誠和全體員工一起,奮斗了整整七晝夜,每天只有三四小時的睡眠。李嘉誠緊張而不慌亂,哪組人該干什么,哪些工作由安裝公司做,以及每一天的工作進度,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標得清清楚楚。就這一點可見李嘉誠的冒險,并非草率行事。

      考察的那天終于到了。當北美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到來時,全部的工作也正好結束。李嘉誠把安排全員上崗生產的事情交付給副手去負責,自己親自駕汽車去啟德機場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