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走不如早走,你總不會一輩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廠吧?看這形勢,五金難得有大前途。”
這正是李嘉誠所不愿的。他離開舅父的公司出來找工作,只是作為人生的磨煉,而不是作為終身的追求。
雖然李嘉誠滿懷歉疚,但他最終還是跳出了五金廠。從五金廠進入塑膠公司,李嘉誠已經多次變換工作。每次變換,李嘉誠都從一個困境跳進另一個困境,但每一次又同時是通向成功的一次跳躍,每克服一個困境,都是在為獨立創業積累經驗、鋪路搭橋。
進入塑膠褲帶公司后,李嘉誠還是干推銷員的老本行。
當推銷員的日子,李嘉誠每天工作16~20小時,并沒有因香港戰亂而放棄拼搏。早上9時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區發掘新客戶。人家喝下午茶時,他繼續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廠視察“跟單”。由于工作盡責勤奮,他開始有了自己的熟客。
加盟塑膠公司一年后,老板以營業額計算,派發年終花紅,李嘉誠排在第一位,花紅高出第二位7倍,連他自己都大吃一驚。
李嘉誠說:“我表面謙虛,其實很驕傲,別人天天保持現狀,而自己就老想著一直爬上。所以當我做生意時,就提醒自己,如果繼續有驕傲的心,遲早一定碰壁。”
老板十分賞識李嘉誠的杰出才華,因此,李嘉誠18歲就被提拔為業務經理,統管產品銷售。兩年后,又晉升為總經理,全盤負責日常事務。
李嘉誠以他的勤奮和聰穎,很快掌握了生產的各個環節。工廠生產勢頭良好,銷售網絡也日臻完善,許多大額生意他都是通過電話完成的,具體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銷員跑腿。
李嘉誠成為塑膠公司的臺柱,成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齡人中的杰出者。他才20歲出頭,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作出了令人羨慕的業績。
李嘉誠好像應該心滿意足了,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沒有“滿足”兩字。他不滿于永遠做一個優秀的打工仔。他毅然辭職,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誠離去,再三挽留,然而他去意已決。在他謙虛沉穩的外表下,蘊含的是勃勃雄心,他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開始新的人生搏擊。
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安于現狀,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最終要被時代所淘汰。只有那些懂得放棄,敢于從零開始,勇于去實現人生一次又一次新的搏擊的人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才能一步步邁向成功,最終達到事業的頂峰。
李氏箴:
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收獲。懂得放棄才能保持雄心,實現夢想。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