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 4.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4.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4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收購不像買古董,不是非買不可。

      李嘉誠一向主張善意收購,面對復雜的商場,并不是每一次交易都能賺錢,也不是每一次目標都能實現的。當他無法在善意的氛圍中收購一家公司,他寧可放棄股權,套取現金。對于他來說,這同樣也是一種勝利。

      1987年,怡和置地公司慘淡經營,已經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外界對于財大氣粗的華商集團有意向置地公司收購的傳四起。在這些被傳會收購置地公司當中,像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包玉剛的環球集團、鄭裕彤的新世界發展、李兆基的恒基兆業等,也的確都是實力不容小覷的角色。

      其中被人們傳得最多最廣的還是以李嘉誠為首的華資財團。據說,李嘉誠也為此拜訪了西門·凱瑟克,他所提出的方案也是以每股17港幣的價格收購25%的置地股權。雖然這已經比置地公司當時每股10港幣左右的市價高出了很多,但是西門·凱瑟克還是不滿意,并留下一句讓大家感到模棱兩可的話:“談判的大門永遠向誠心收購者敞開,關鍵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雖然李嘉誠當時對置地公司股權的收購表示出了意愿,也有跡象表明他確確實實已經開始行動,但是他始終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股市投資運作中,可以說有了良好的時機就等于有了一切。那時香港股市形勢一片大好,很快便攀到歷史最高峰。李嘉誠知道這對于低價購買置地公司的股權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時機,所以他一直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最佳時機到來。

      1987年10月19日,扶搖直上的香港恒生指數因為受到華爾街大股災的影響,突然開始暴跌420多點,并在重新開始后繼續狂瀉1120多點。所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大概就是指的當時股市愁云密布、投資者痛苦不堪的慘狀吧!這次股市的大幅下滑令香港商界人人惶恐不安,大家都在想辦法盡最大努力恢復元氣,當然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參與其他的收購活動了。當時,置地公司的股票又下跌大約40%,凱瑟克家族的人也為此感到惶恐不安。

      幸而這次股災來得突然去得也快,1988年3月底恒生指數就開始慢慢回升。同時,銀行調整了貸款利率,房地產的經營狀況逐漸好轉,股市也漸漸恢復了繁榮和興旺。在形勢好轉的情況下,收購置地公司的傳又再次被揚起。據一些媒體報道,李嘉誠在1988年三月間,曾多次會晤西門·凱瑟克及其高級參謀包偉世。當時股災已經結束了近半年,置地公司的股價從最低點回升后,仍然在每股8港幣左右的水準徘徊,還是比股災前的水準低很多。這個時候不管誰對置地公司進行低價收購,都是一樁有利可圖的買賣。

      本來對于李嘉誠來說,這已經是放手一搏的大好時機,但是事情卻突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為怡和公司的一干人,面對華商的挑戰,不愿意束手就擒,凱瑟克和包偉世急忙進行磋商,開始著手計劃反收購行動。4月28日,怡策與他所控股的文華東方發布了一則聯合聲明:由文華東方以每股4.15港幣的價格,發行10%的新股給怡策,使怡策持有文華東方的股權比重由35%增加到41%。

      這對于做好充分準備以期收購置地公司的各路英雄好漢來說,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李嘉誠從變化的局勢中立刻看出:這雖然和置地公司沒有什么關系,但這絕對是怡和公司對置地公司反收購的信號。怡和公司隨后還可能采取一系列的反收購措施,收購置地公司的最佳時機,可能已經不存在了。

      為了有效地防止置地公司走上文華東方的路子,5月初,李嘉誠和鄭裕彤、李兆基以及榮智健等一起決定:趁怡和公司另一波反收購行動前向怡和公司攤牌。面對西門·凱瑟克和包偉世,李嘉誠開門見山地說明了長江實業收購置地公司的誠意,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以每股12港幣的價格,收購怡和公司所持有的置地公司25%的股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