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劉蘇漸漸長大,蘇杭認識到,女兒的獨立人格已經形成。這時,她特別注意讓孩子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遇到孩子的同學來電話,她絕不追問,尤其是男同學的電話連姓名都不問,順手遞給女兒。
    蘇杭說,也許,是自己太了解自己的女兒了。中學生打電話往往不敢報姓名,連同性別的同學也只是含糊地說:“我是她同學。”這想必是父母戒備森嚴造成的吧!信任是一劑通心的良藥,關心得過分就變成了傷害。
    有個女同學遇到麻煩,來電話找劉蘇借幾百元錢,但不肯說明原因。由于蘇杭夫婦害怕那女生路遇不測,在寒風中,劉蘇的父親用三輪車拉著她們母女及時將錢送去。當見面時,那女生眼含熱淚,一把將女兒拉到角落去訴說,卻把他們夫婦扔在一邊凍了半個小時。
    和那女孩分手后,面對父母渴求答案的神情,劉蘇抱歉地說:“我已經答應替人家保密,對不起!一句也不能說。”孩子的行動,證明著自己的成熟。重承諾、講信義是做人的根本。蘇杭夫婦半句也不問了,釋然而笑。
    所以說,雖是長輩,也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這樣,和孩子做朋友,用平等的眼光和方式去看待他,對待他,孩子會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一種獨立自主的感覺,他內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反而會被激發起來。
    教子點睛:
    和孩子交朋友要給孩子更大的空間,不能老拿家長的架子把孩子逼得太急,同時,不同的孩子還要考慮不同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心態。心理上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父母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具體心態,從孩子方面出發,尊重孩子的意愿,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