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為
讀名人回憶幼年經歷的文章,很少有人不提起自己的母親。而伴隨著對母親溫暖的情感回憶的,一定有母親親切的教誨和影響一生的點點滴滴生活片斷。母親是人生最近也最重要的導師,母親在親子間起著重要的作用。
茅盾的母親陳愛珠女士喜歡讀書看報,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她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嚴而有格,嚴而有度,并善于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為。其中,有兩件事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件事,是母親對茅盾婚姻的態度。茅盾祖父很早就為茅盾訂了親,但是,待茅盾成年之后,這樁婚事使茅盾母親大傷腦筋。一方面,母親考慮到不識字的媳婦與兒子太不相稱,擔心給兒子帶來苦惱;另一方面,如果退婚,又怕女方不肯。
1917年春節期間,母親問茅盾:“你有女朋友嗎?”
“沒有。”茅盾靦腆地回答。
“真沒有?”母親又追問了一句。
兒子點點頭。母親原以為兒子早就有了心上人,如果是這樣,她就出面與女方交涉。得知兒子沒有女朋友,母親便接著說:“我從前料想你出了校門后,不過當個小學教員,至多是中學教員,一個不識字的老婆也還相配;現在你進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不過半年,就受重視,今后大概一帆風順,還要做許多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老婆就不相稱了。所以我要問你,你如果一定不要,我只好托媒人去退親,不過對方未必允許,說不定要打官司,那我就為難了。”
因為茅盾全神貫注在事業上,老婆識字不識字覺得無所謂。再說,他也不愿讓母親為難,況且娶過來后,或進學校,或由母親教她識字,都是可以的。為此,第二年,母親就為兒子辦了婚事。
在這件事情上,充分體現了母親時時處處為兒子考慮的心情,更體現了母親尊重兒子思想的做法。當她在觀察到未過門的兒媳與茅盾之間的差距,她并沒有急于替兒子做決定,而是在問過茅盾后順從了他的決定。這是母親的處事的智慧,和對兒子關愛的體現。
第二件事,是在對茅盾弟弟澤民人生道路選擇上的理解。1917年,澤民考取了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母親很高興,特地從家鄉趕來上海,并與茅盾一起將澤民送到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