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淡然道:“臣不想死,但臣之心已經死過一次了。仙佛讓我返老還童,從龍入世,臣不敢怕死。”
太上皇微閉著眼睛:“你說的長春子之事,我認可。你說的太祖之事,我更是認可。
但道家重視入世修身,有許多經典都說過。佛家以身為空,可有什么經典說過有為之事嗎?”
賈雨村點頭道:“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在《五燈會元》中說過一番話,足見此證。
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此為下乘,浮云遮眼,看不透萬事為空。
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此為中乘,一朝得悟,看透萬事為空。
而今得個體歇處,依然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此方為上乘,明心見性,萬事皆空也不空。”
太上皇嘴里喃喃念叨著:“萬事皆空也不空,呵呵。皇帝啊,你打算給賈化個什么官職呢?”
康元帝和太上皇的分工比較明確,四品以上的官員任免,需要太上皇確認。五品及以下的官員任免,無需太上皇確認。
本來康元帝也沒打算讓賈雨村一步登天,所以都沒打算告訴太上皇。但此時太上皇既然開口問了,他也不能不說。
“賈化罷官之前,曾任小府知府,為從五品,朕之意,此番鹽務上立功復職,也可先按從五品。
從五品,可以先做禮部員外郎,主持禮部文典的編纂,同時兼個道錄司正一。”
道錄司正一是正六品,以從五品員外郎,兼正六品官,從品級制度上是沒毛病的。
他原本是打算借鹽務立功的機會,給賈雨村升到正五品的,這是他不用通過太上皇,掌控的最高級別了。
但太上皇這一問,康元帝就多了個心眼兒,把品級往下降了一級,畢竟賈雨村剛才的辭太激烈了點兒。
太上皇搖搖頭:“賈化畢竟是罷過官的,剛剛起復,不宜做六部官員,品級也要降一降。
否則朝臣不會說他因功起復,只會說皇帝崇道,因他返老還童而起復,如此以來,就成了幸臣了。
幸臣的帽子,一戴上就很難摘掉了,我看你給他個正六品就好,有本事就慢慢升起來。”
康元帝愣了一下,竟然有些弄不清老爹的想法了。平時五品以下,他都不管的呀!
說他不記仇吧,他把賈雨村降了一級。說他記仇吧,他又替賈雨村考慮了名譽問題。
“太上皇既如此說,想來心中已有安排,還請明示,朕替賈化謝過太上皇費心了。”
太上皇沒在乎兒子話里有點揶揄之意,捻著念珠慢吞吞地說道。
“京城的巡城御史剛剛出缺,他既然是以巡鹽副使身份回來的,干這個就很好。
另外既然皇帝想讓他兼道錄司正一,所以也兼個僧錄司的善世吧,都是六品,正合適。”
康元帝一愣,巡城御史這個職務他雖然之前沒想到,但仔細想想,倒也挺合適的。
御史轉御史,京城大一級,從七品到正六品,也算升官了,雖然這官兒不好當。
但話又說回來了,你指著太上皇的鼻子說了半天,太上皇給你個不好當的官兒,也屬于正常操作。
可另外一個任命就顯得有些無厘頭了,大康開國以來,就沒聽說過有人同時在僧錄司和道錄司同時當官的。
這好比一個人同時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當部長,雖然說佛道淵源很深,但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淵源也不淺啊!
這種高難度的操作,歷史上取得成功的,除了蘇秦,就只有還沒暴露的川建國同志了,這是一般人能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