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張墨在金城北疆西京留守府召開大朝會,北疆文武重臣與歸順的西齊官員代表齊聚一堂。
張墨高居主位,威嚴日盛。他總結了平定西齊的戰役,嘉獎了有功將士,也緬懷了陣亡的英烈。隨后,他展望未來:
“西齊已平,然天下未定。大河之南,偽越猶存,百姓仍陷水火。我北疆將士,不可稍有懈怠。”
“然治國之道,一張一弛。當下要務,乃是鞏固新土,消化所得,使西齊之地,真正成為我北疆強盛之基。
待兵精糧足,民心歸附,方可揮師東進,一舉廓清寰宇,成就千秋大業。”
他的話語,為北疆接下來的戰略方向定下了基調:暫時放緩大規模軍事擴張,轉向內部建設和鞏固。
朝會之后,張墨獨自登上金城的城墻,眺望東方。
腳下是剛剛平定的廣袤土地,遠方是即將面對的最終挑戰。統一天下的道路,已經走完了大半,但最后一段,或許才是最考驗智慧和耐心的。
他深知,真正的挑戰,或許不僅僅在于南方的偽越朝廷,更在于如何治理這個日益龐大的帝國,以及……如何應對那些隱藏在歷史陰影中的、超然物外的力量,比如玄坤宗。
西齊全境平定,廣袤的西北大地盡數納入北疆版圖。
捷報傳回北疆本土,萬民歡騰,云州城內更是連日慶祝,鞭炮聲不絕于耳。
北疆的疆域和實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放眼天下,僅剩龜縮于混河以南、內憂外患的大越朝廷可堪一提,但已不足為懼。
在這片勝利的狂潮中,一種新的聲音開始在北疆高層內部,尤其是在文官集團中悄然滋生,并迅速變得清晰而響亮——勸進。
這一日,在金城臨時改建的德親王府議事廳內,一場關乎未來走向的重要會議正在舉行。核心文武官員分列兩旁,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和一種躍躍欲試的興奮。
會議先是例行公事地討論了西齊故地的軍政要務、民生恢復情況以及對大越的防御部署。
待各項事務商議已畢,年高德劭的北疆文官之首、總攬政務的墨江白,緩緩從文官隊列中走出,手持玉笏,神色莊重地向著端坐于主位的張墨深深一揖。
“王爺。”墨江白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回蕩在寂靜的大廳中:“老臣有一,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亦是在座諸多同僚之心聲,懇請王爺垂聽。”
張墨頷首:“墨老但說無妨。”
墨江白深吸一口氣,朗聲道:“王爺自執掌北疆以來,勵精圖治,文治武功,曠古爍今。
內修政理,百姓安居樂業;外御強敵,拓土千里。今西齊已平,偽越茍延殘喘,天下三分,王爺已據其二。此非人力所能為,實乃天命所歸也。”
他頓了頓,環視一周,見眾人皆凝神傾聽,便繼續慷慨陳詞:“如今趙氏無道,天下崩離,王爺拯萬民于水火,解倒懸之急,功高蓋世,德配天地。
若仍居親王之位,恐難孚眾望,亦不足以鎮撫新附之廣袤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