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到戶,可以讓農民有空閑的時間,從事一些副業,比方開小賣部,比方做些農副產品,比方到隊辦,社辦企業里工作,獲取農業之外的收益,貼補家用。”陳浩道。
“全國人均耕種面積不過1.5畝左右,南方比這個低,北方稍微高點,這點人均耕種土地想要讓農民的日子好過起來,那是不現實的。”
“將農民限制在土地上,解決不了問題,得要將農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讓農民能有別的營生,才能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這就是解放生產力。”
他看著鏡頭,全部都是腹稿,一點磕絆都沒打,“搞副業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紅旗生產隊就是這么做的,大棚種植,人工木耳、香菇種植,飯館,運輸,等等,正是有著這些副業,隊里村民的日子才能快速好過起來。”
“3年前,隊里的磚瓦房只有隊委辦公室,可如今,除了隊委辦公室,還有招待所,有食堂,有好些家磚瓦房,每年,隊里都有三四家蓋磚瓦房。”
陳浩說了些分田到戶的好處。
有理有據,配合上紅旗生產隊的實際情況,更有說服力。
“多謝陳隊長,你說的太好了,你以前也接受過采訪嗎?對著鏡頭一點都不怯場,還能說的這么順暢,很少見。”王木松道。
他關了攝像。
攝像用的設備,用的是磁帶,不是膠卷,攝像的時長能久些,但實際也很有限,只有2個小時左右。
一來紅旗生產隊,就已經用了三四十分鐘,剩下的還得留著等會兒儀式正式開辦時用,包括招待所,食堂,大棚,還有人工木耳種植基地之類的,他也想拍。
太多想拍的東西了!
“我說的都是事實,也是肺腑之,沒耽誤到王局長的采訪,我就放心了。”陳浩笑著道。
人均土地面積這么低,還忽悠農民,限制農民一直在土地上,壓根就安什么好心。
土地是農民的退路,但絕對不是出路。
又閑說了一些話,村民也都陸陸續續到齊了。
今天是周日,上學的娃子也都放了假,家里大人不止自己穿了齊整的衣服,也給小娃穿的很齊整。
比過年那會兒還要重視。
一個個都喜氣洋洋的,就是一些不常出門的老太太,老爺子,也顫顫巍巍,拄著拐杖,出了門,到隊委辦公室前頭。
“人都來了,是不是可以開始了?”陳洪興走了過來,問陳浩。
儀式開辦的時間,方式,都是陳浩拿最終主意。
“可以了,搬幾張椅子過來,給站不穩的老太太,老爺子坐著,別開儀式到半途,人倒了,那就罪過了。”陳浩吩咐了聲。
而后,他走向劉懷德,“劉書記,除了在外的村民,別的村民都到了,儀式是不是可以開始了?”
劉懷德點點頭,又看向縣里過來的石先民。
“你們主持就行,該怎么搞怎么搞,不用過問我,我就是過來走一走,看一看,不參與。”石先民道。
他就是個象征意義的,不打算摻和。
就是萬一真出了問題,至少能保住職位,不會被牽連過深。
劉懷德又看向王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