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三個月。
傳統造車界的風向,依然是穩步發展,總體來說變化不大。
這些年,國產車的總銷量一直在增長,再加上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傳統大廠的股價與規模每年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
燃油車領域。
由于政策和排放的雙重導向,大家對砸錢猛攻發動機變速箱這一塊,已經沒太高的欲望了。
一方面,專利上沒優勢。
哪怕砸出個自研v6、大v8車型,也是費力不討好。
能負擔得起的這個級別燃油車以及排放稅的消費者群體,實在太少。
加上碳積分政策的執行。
大環境導向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考慮將大筆研發資金投入,砸在新能源賽道上,不管是純電、增程、插混。
或者干脆成立個子品牌搞搞事情。
于是。
新能源造車界這邊,一匹“黑馬”的出現,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十一月。
星辰mini率先突破兩萬五千臺交付,以極其夸張和抽象的銷量,震動了整個行業!
五菱miniev作為這條賽道的追隨者,也憑借著強大的渠道優勢,宣布月銷量突破一萬臺,進一步驗證了入門新能源車賽道的火爆性。
當然。
五菱集團的高層面對記者采訪,也一再公開強調,“純電mini”這條賽道他們才是先行者,只是晚發布了一段時間!!
十二月。
奇瑞小螞蟻、長安奔奔mini
ev、科萊威等幾款新能源mini,正式宣布隆重上市!
紛紛打出年輕低成本、綠色出行的口號。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車型的外觀都或多或少變得圓潤好看了不少,比許易印象里的初代新能源mini,顏值方面改進了一大截,還都配備了大屏,多少算是蝴蝶效應了。
在強大的宣發和渠道能力下,市場反饋相當熱烈。
一時間。
新能源入門車賽道一片火爆。
有業內人士表示。
限牌城市加上入門新能源mini,簡直就是王炸組合,如果算上老車報廢與置換補貼,提一臺這樣的新能源車,甚至只要兩萬八!!
但很快。
某位知名經濟學專家公開表示,過多的微型新能源,或將擠占一線城市交通資源,建議國家出臺政策規范。
這話一出。
立馬成為眾矢之的,掀起了一輪新的罵戰。
“牛逼的磚家,見不得普通人好是吧!”
“這個建議很好,麻煩以后不要再提了。”
“磚家平時都是坐豪車出門的。”
“你了不起,你清高哇……”
“這磚家是人我吃!”
……
一月。
星辰汽車總部。
“許總,目前我們門店覆蓋范圍已經達到七十多個城市,全國銷售網絡還在持續擴散,銷量方面上個月環比略有下滑,剛剛達到兩萬一千臺,友商推出的競品多少還是對咱們造成了一些影響……
在限牌城市的發力,還是一如既往保持穩定的,最近網上專家的逆天論,倒是讓年輕群體都忿忿不平。”
俞年略帶哭笑不得的語氣。
這年頭,每次有點什么風向,就有這種磚家跳出來作妖,指點大局。
“這論不逆天,搞不好……再過不久真會變成現實。”
許易呵呵一笑,一反常態的說道。
俞年神色一緊,“我去?!不能吧,新能源賽道才剛剛起步,這意思國家后續,不會給免費送牌的支持了?”
“倒不是……新能源車的牌照還會繼續送,但純電mini車型這個bug,估計已經引起上面的關注了。”
許易搖搖頭。
迭加補貼,兩三萬塊的小車,就能薅一張通行牌照。
多好的事兒?
天上掉餡餅一樣。
覆蓋范圍還大,幾乎無門檻。
像這種國家發福利的事情,能持續一段時間,就不錯了。
而且也確確實實,是建立在燃油車主的貢獻基礎上。
沒有大家貢獻的藍牌,還有車船養路稅,加油費,也沒有后續新能源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嘛。
能源轉型,為了發展只能做出取舍,跟上大潮流才能借勢崛起。
沒辦法——
只能再苦一苦燃油車主了!!
…
在他的印象里,純電mini大規模爆火后,也就過了一兩年的時間,魔都和深城這些限牌城市,就宣布要對享受綠牌的車輛標準,做出調整,限制了一部分新能源微型車的泛濫。
到后續,更是公開表示車長低于4米6,價格在十萬塊以下的新能源車,都不給送了。
雖說,按照時間推算那都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大環境政策的落地,不是這樣算的。
因為交通資源是有限的。
目前限牌城市加上其他一二線城市,已經在明令驅逐老年無牌代步車,就是為了緩解道路資源緊張和堵車的問題。
對于小型車,上頭內部應該是有一個限度。
超過了這個限度,那相關的政策提前下發,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國家免費送綠牌送補貼,也不是為了微型車開的綠燈。
這玩意壓根就沒技術含量。
前期能在空白賽道走出這么大的捷徑,已經算賺大了。
而這種專家能突然冒出來,更像是提前給相關群體吹吹風,試探下輿情。
“問題不大,就算是要限制,純電mini賽道也是經久不衰的。”
許易擺擺手。
相關政策要下來,起碼也還要有一年的緩沖期。
到時候就算不依靠限牌城市的發力,他們的車型銷量,也可以往其他城市發力,包括鄉鎮地區,穩定在頭部兩三萬的銷量。
只要極星電池落地。
再把星辰mini進行一些小改款與升級,加上籠式車身設計和更多的安全性防撞設計,將會成為下沉賽道最安全的頭部微型車。
中午。
許易在公司食堂吃了個飯。
隨著公司規模的提升,食堂質量來了一次大升級。
除了升級菜式的家常炒菜之外,又額外增加了驢肉牛雜小火鍋、各類干鍋、烤魚、炸雞、水餃、加上豐富的粉面湯食物,免費的飲料……
按照每日60的公司餐標,平時喜愛美食的員工群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圓潤起來。
“看來……公司健身房的建設,是時候提上日程了啊。”
許易摸著下巴感慨。
目前他們公司的福利制度,雖然和互聯網大廠比不了,但也算超出傳統公司規格了。
員工生活質量上去了,健康方面也得操心下了。
過度的肥胖,不利于長期奮斗啊。
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許總……”
“許總好!”
走出食堂,一些新入職的年輕員工,看向公司大boss的眼神充滿憧憬的光彩。
“誒——都好都好。”
許易面帶微笑回應。
下午。
由助理小周驅車,許易坐在后座,朝著星辰f1工廠出發。
星辰f1工廠的大基建,終于是到了收尾階段,設備采購也按流程入場了。
工廠會議室,廠里眾高層都在。
“設備到貨進度怎么樣了?”
“許總,四條沖壓線的舒勒壓力機上周到齊,目前還在安裝階段,焊裝的200臺發那科機器人都就位了,涂裝的電泳線調試完畢……噴涂機器人在編程,總裝線框架剛搭好……總的來說,都已經到最后竣工階段了,一季度末調試完畢就可以正式進入量產了。”
鄭鐵簡單匯報道。
工廠采購經理將核心設備和相關開支的清單,列了長長一本。
這一次。
光是采購核心設備預算,就花費了大約十七億。
供應商采用的都是行業頂級,壓力線這邊采購的是德國舒勒和日苯小松,柔性焊裝線采購的發那科與abb,總裝線和檢測設備,國內比較成熟了,采購的是中汽工程與國內供應商。
一期廠區規劃的是20萬臺產能,后續二期可擴展至50萬臺滿產能。
工廠內部,各個工間的工人正在忙碌,供應鏈來的工程師在負責協助調試設備。
隨后。
許易又和常駐工廠的設備供應商代表聊了聊。
都是外國人,然而中文表達也是相當流利。
具體的細節,許易也不能說完全懂,就是隨便確認了一下設備精度與交付、機器人調試進度方面。
如今這些工廠設備,對比他們星辰mini的總裝工廠。
無論是精度還是制造工藝,效率,都是遙遙領先級別!
拿沖壓這一環節來說,頂級的舒勒伺服壓力機動態精度能保持在±0.01mm,連續10000次,精度波動也不會超過0.005mm。
涂裝方面,進口頂級設備的涂裝,幾乎無誤差,電泳膜和漆膜的精度能穩定在±1.4μm,噴漆色差在1以內。
……
頂級設備所帶來的產品一致性高,返工率低,生產效率直線提高,這些都不用說了。
同時也意味著。
在他們星辰f1工廠所生產的汽車,工藝精度將會進一步提升。
體現在消費端,就是“車身縫隙更小了”、“后期因公差出問題的概率更低”、“感覺更耐造了”等潛移默化的體驗……
可以這么說。
高端車不一定精度都高,但精度高的一定都是高端車。
在生產端要做到工藝上的完美,成本是相當大。
……
視察完工廠這邊,完成了一些對接工作。
接著。
又過去一周時間。
整車研發中心那邊,終于發來一條令許易期待已久的喜訊!
星辰s7——
第一批工程樣車正式迎來下線!!
整車研發中心的露天測試場。
一臺嶄新的工程樣車,緩緩駛出試制車間,
在場的眾多研發工程師,盯著這臺新鮮出爐的測試車,眼神隱隱有了一種激動。
從研發立項,到技術確認,再到今天的樣車下線。
期間經歷的日日夜夜和辛苦,仿佛還在昨天。
正常來講,新勢力從立項再到造一臺車,起碼也需要1.5年—3年的時間,盡管國內產業鏈完善,也很少有人突破這個周期(低價拼好車除外)。
新能源車,畢竟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而在星辰研發部,這臺車的立項到樣車下線,僅耗費了不到十個月。
除了超出常規的研發效率之外。
也是因為有前期的積累。
核心的電池技術和電機技術,在新車立項之前,就已經有所驗證。
并且他們對第一臺車的配置,要求也不高。
沒有一上來就搞個“超跑動力平臺”、“奢華定位”之類的……
技術驗證和配置組成并不復雜。
作為一款定位在家用級別的新能源轎車,解決了最關鍵的動力和底盤,車機之后,其他的方面都是一路平推。
于是。
也就有了今天的順利落地。
許易從公司樓臨時出發抵達整車研發中心,快步到測試場時,整個人神態變得輕松起來。
孫鵬飛和王景明幾名工程師都迎上來了,臉上帶著笑。
許易一眼望過去,一臺接近完工的測試樣車靜靜停在那。
臉色浮現驚嘆。
這是屬于他們星辰的第一臺車。
也是市面上罕見的,有這么獨特新能源設計風格的一臺車。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目前的新能源市場,除了國外的特斯拉,以及國內幾家新勢力之外,其實大多還是沿用燃油車的外觀,或者是以此為基礎慢慢的演變過來。
畢竟,從頭開始-->>設計外觀,也要很長的周期和成本。
另外應對續航的痛點,大家的“軍備競賽”才剛剛開始,對極致風阻外觀的打磨與設計之間的平衡,都在摸索階段。
可以看到——
“星辰s7”整體的外觀設計。
從側面看,修長、流線、柔和。
車漆是最簡單的曜石黑。
雖不如成本昂貴的金屬漆那么有質感,配合出色的外觀設計,卻給人一種深邃、靜謐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