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那個帶領他們百戰百勝,開創了一個煌煌大世的男人,就這么走了?
江澈站在地圖前,手指還點在京城的位置,他沒有回頭,身影如山。
過了許久,他才開口。
“知道了。”
“傳令全軍,掛孝三日,軍中禁酒,禁喧嘩。”
“遵命!”
親兵躬身領命,腳步匆匆地退下。
帥帳內,只剩下江澈一人,他緩緩坐下,給自己倒了一杯冷茶。
雖然早就知道老朱不在了,可現在這個問題再次落下來,還是讓他心里說不出的滋味。
新君朱高熾……
那個以仁厚著稱,深受文官集團擁戴的太子,現在是皇帝了。
江澈轉頭看向了關押朱高煦的帳篷內,他不怕他跑,因為朱高煦不會跑。
“旭哥,你說,你為什么不好好做你的高麗王呢?”
話是這么說,而且江澈也自問過很多遍,可是換成他是朱高煦的話,估計,也會去想著爭奪那個位置吧?
……
洪熙元年,正月。
奉天殿。
朱高熾頭戴翼善冠,身著黃色龍袍,端坐于龍椅之上。
百官分列兩側,山呼萬歲。
莊嚴的登基大典,宣告著大明正式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一個屬于文官,屬于仁政,與永樂朝那股金戈鐵馬截然不同的時代。
殿內氣氛肅穆,百官們臉上都帶著一種“撥亂反正”后的振奮。
只有站在武將班列最前方的那個身影,顯得格格不入。
江澈身穿麒麟補服,腰懸寶劍,靜靜地站在那里。
他沒有像其他武將那樣,刻意挺直腰板,展現自己的悍勇。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是整個大殿的焦點。
文官隊列中,以楊士奇、楊榮為首的內閣大學士們,目光時不時會飄向他。
在他們看來,江澈就是永樂皇帝留下的一柄最鋒利的兇刀。
上面沾滿了血腥,充滿了戾氣,是他們推行仁政的最大障礙。
“宣平叛功臣,忠勇伯江澈,上前聽封!”
太監尖細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蕩。
江澈邁步而出,走到大殿中央,單膝跪地。
“臣,江澈,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上的朱高熾,身體微微前傾。
“江愛卿,平身。”
“臣,謝陛下。”
江澈起身,垂首而立。
朱高熾看著他,臉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朕初登大寶,百廢待興,然北方邊患不絕,韃靼、瓦剌時時叩邊,擾我大明子民,朕寢食難安啊。”
他嘆了口氣,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楊士奇等人立刻出班附和。
“陛下圣明,當以休養生息為國策,不可再輕啟戰端。”
“臣附議!永樂年間,連年征伐,國庫空虛,民生凋敝,實不宜再戰。”
文官們一個個慷慨陳詞,話里話外,都是對永樂朝軍事政策的否定。
也是在含沙射影地敲打江澈這個最大的軍事功臣。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