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晚上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堅決要求修改原作戰計劃。按照原計劃,攻克惠州后。程潛將率領左路軍經石公神向河源展開進攻,李濟深率領右路軍向海陸豐發起進攻,中路軍策應左右兩路,出平山墟向三多祝進攻。現在蔣介石要作出修改。他調右路軍李濟深部北上,中路軍南下,左路軍程潛部走中間。不過為了彌補程潛所部兵力不足。又把警衛軍歐陽駒(即吳鐵城所部。吳鐵城兼任廣州公安局長,沒有參加東征。由副師長歐陽駒率領)所部劃歸程潛指揮。
更主要的是,調整之后右路軍的攻擊路線改變,改為走河源-龍川-五華、興寧直下潮,實現左翼迂回。中路軍出紫金,與左路軍合攻五華,而后一起繞道南下。
對蔣介石的這個左翼迂回羅加覺夫倒沒有多大意見,一方面他認為打下惠州東征就勝利一多半了,剩下地敵人膽氣已經衰,不敢再正面交鋒;另一方面也感到惠州之戰蔣介石對他有意見,這次得給蔣介石面子。
可是李濟深反對,按照這個計劃李濟深所部要從右翼調到左翼,又要繞道走五華興寧,五
華興寧是林虎老巢,工事堅固雖不如惠州,卻也弱不了多少,如果打下來后歸他駐守倒也罷了,可顯然今后東江是一軍防地,自己四軍損兵折將卻給他人作嫁衣裳,心中有所不甘。
“敵前作這樣大規模的調動,易引起部隊的混亂,予敵可乘之機,我意還是照原定方案進攻為妥。”待蔣介石介紹完新計劃后,李濟深心中已經打定主意。
“無妨,惠州兩日即下,敵人心神皆驚,待他們反應過來,我們部署已定。”參軍長何成浚反駁道。何成浚是蔣介石最近從上海挖來的人才,他原是孫科太子派地人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后,他回上海了,名曰修養身體,實則對改組不滿。
“雪竹兄,太冒險了吧。”李濟深冷冷地看了眼何成浚,他對何成浚這么快就巴結上蔣介石很是反感,因此口氣就有些不客氣。
聽出李濟深口氣中不客氣,何成浚一雙小眼睛一瞪不客氣的說:“冒險?哼,打仗本來就是冒險,不想冒險,回家抱孩子,那樣穩妥。”
何成浚1904年就加入同盟會,資歷幕僚,從沒有單獨統軍,與譚延愷、朱培德、孫科都有不錯的交情,因此根本不怵李濟深。
“你!”李濟深大怒拍案而起,指著何成浚罵道:“你算什么東西,敢這樣對我說話。”
何成浚也不示弱唰地一下站起來,這時周主任見事不妙,立刻站起來打圓場:“李軍長,何參議長,我們討論下一步作戰計劃,用不著這樣劍拔弩張,傳出去影響不好。”
蔣介石心里很不高興,但這種情況下也不得也開口:“雪竹兄,任潮兄,都坐下,這成何體統,你們都是高級將領,你們要打起來,下面的師長旅長怎么辦?”
李濟深冷冷哼一聲坐下了,蔣介石既然說話了,他也不得不給面子,何成浚當然更快地坐下了。
“敬之,你對這個作戰計劃怎么看?”蔣介石問一旁沒做聲的何應欽。
“校長的目的是徹底殲滅敵人,我認為這是個很漂亮地計劃。”何應欽說得是實話,不過他的身份是蔣介石的部下,所以說服力就沒那么強。
“頌云兄,你有什么意見?”蔣介石又問程潛。
“我只提一點,迂回地距離是不是太遠了。”程潛認真想想后問,他對這個計劃還真沒什么意見,與原計劃相比他指揮地部隊還多了一個師,而且他地利益也沒受損失,因此單純的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
蔣介石點點頭,讓陳解釋一下。
陳站起來,拿起指揮棒,指著地圖說:“惠州戰后,集中在惠州附近地敵軍必然后撤,他們認為下一階段我軍的作戰方向必然如一次東征時一樣,沿南線經海陸豐,進攻潮,而且他們認為我軍的主力是一軍,也就是他們說的學生軍,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一軍必然走這條路。”他說著,用指揮棒在地圖上沿海陸豐到潮畫了一條線。
“敵人必然在這條線上聚集主力或者如棉湖戰役那樣,從側后攻擊我軍,而我們就將計就計,以一軍為誘餌,吸引敵人,以四軍為主力迂回興寧五華,程指揮率領的部隊則出紫金,合擊五華,而后分兩路南下,四軍走五華揭陽,程指揮走梅縣取潮州。兩重迂回,徹底殲滅陳軍余逆于潮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