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意多加了些姜和辣椒,姜辣暖心,辣椒驅寒,都是冬天里最需要的。
寄出快遞后,江晚偶爾會想象那些人收到福袋時的表情,但很快就被日常瑣事沖散了思緒。
直到幾天后,她的社交賬號開始被@個不停。
一位叫“北方的狼”的用戶發了張照片:紅白相間的泡蘿卜擺在熱氣騰騰的白粥旁,配文寫道:“收到福袋正好感冒沒胃口,就著泡菜居然喝下去兩大碗粥,整個人都暖和了。謝謝@江晚的冬日驚喜。”
還有個媽媽用戶分享道:“孩子平時挑食不愛吃飯,今天試著把泡蘿卜切碎炒在飯里,居然吃了整整一碗!求泡菜配方!”
最讓江晚動容的是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平陽縣人:“一口就吃出了老家的味道,想小時候奶奶家的院子,眼睛突然就濕了。”
這些反饋像冬日里的陽光,溫暖而不灼人。
江晚每條都認真回復,心里涌動著一種奇妙的滿足感。
食物能連接人與人,即使素未謀面,也能通過味蕾傳遞溫度。
冬日的傍晚,江晚收到一條很長的私信。
對方自稱小雯,是在外地求學的學生,收到福袋那天正好是她生日,遠離家鄉的她本來倍感孤單,卻意外收到了福袋。
我把泡菜分給了室友,她們都夸好吃,小雯寫道,我們一邊吃泡菜一邊聊天,我第一次覺得這個陌生的城市有了溫度。謝謝你的福袋,它讓我過了個溫暖的生日。
小雯在私信里面寫道,她來到陌生的城市,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所以很少和室友有大的溝通,真是這一份泡菜,才讓她感受到了溫暖。
江晚看著手機屏幕,眼前浮現出幾個年輕女孩圍坐分享泡菜的場景,不由得笑了。
她回復道:很高興能陪伴你的生日,祝你歲歲年年都有美味相隨。
回復完畢,江晚走到窗前。窗外,風拂過院里的老樹,幾片落下。
新一批泡菜正在靜靜發酵,玻璃罐里,蘿卜、姜和辣椒的色彩交織,在夕陽下閃著柔和的光。
王玉瓊推門進來:“看什么呢,這么出神?又有一堆人留問下次福袋什么時候發呢。”
江晚轉過身,眼睛亮晶晶的:“小玉姐,咱們明年多種點蘿卜吧。”
“怎么,真要開廠啊?”
“不,”江晚望向那些罐子,“就是想多分享一些溫暖。”
況且,以后做蔬菜生意了,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買到這個蔬菜,自己回去做泡菜也不是不行。
王玉瓊搖搖頭笑了:“隨你便吧,反正地里地方多的是。”
夕陽完全沉下去前,江晚拍下了那排泡菜罐的最后一張照片。光影斑駁,罐中食材若隱若現,像是封存了整個冬天的味道。
她寫道:“十二月,宜分享,宜感恩,宜暖心暖胃。”
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品嘗她家的泡菜,但在世界的不同角落,確有一些人因為一罐泡蘿卜而展露笑顏。
想到這里,江晚覺得,這個冬天比以往都要溫暖幾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