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章??奸謀奏事之后,章越離殿而出。
章越回到中書門下。原先中書門下,分為政事堂,東廳西廳,后堂等格局。這些日子在宋用臣的監督趕工下,位于原先政事堂的地方,也就是日后尚書省所在已是改得差不多了。現在章越與王分廳視事。要知道原先是不分廳的,幾位宰執們是在政事堂聚一聚,大家商量一下方才廟堂上議論,將敲定的東西落實下來。不過聚廳議論之事,被改為分廳視事。章越,王出衙后各回東西二廳,不再商量。這也是天子將中書一拆為二的用意,如此東廳和西廳之間難免會生出矛盾和隔閡,避免原先中書門下所有宰執們抱團一起,反對天子的局面出現。隨著元豐改制漸漸落實,王所在的東廳,以后將是尚書左仆射,中書侍郎的公廳。而章越所在的西廳,以后將是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的公廳。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將是宰相的稱謂。至于蔡確和王安禮,將分別出任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這作為以后副宰相的稱謂,而不是參知政事了。這不是理論上的事,之前已是在殿上討論議定,將在尚書省修好后,正式使用這個名稱。所以中書各廳里,已是官吏們私下稱王為‘左相’,章越為‘右相’了。章越回到西廳后,王安禮起身相迎。章越與天子用早膳時,王安禮已是獨自一人會食過了,眼見王安禮打了一個飽嗝,章越笑了笑。一旁堂吏笑道:“相爺,知陛下賜膳,今日后廚特給你留了一碗羊羹,這就給你呈上。”章越笑著點點頭。章越舉步邁入西廳,中書五房的官吏們已是整齊地侯在廊下了。他們見章越抵此,整齊劃一地行禮。這些年王所在的東廳門庭冷落,甚至蔡確還要時常往章越所在的西廳聽事。章越升廳理事。已得圣旨,章越讓王安禮將白日殿上議定之事,立即分發至中書各房及官制詳定司。除了殿上的事,還有林林總總的宰相庶務都要分發。殿上幾句話的事,到了下面官吏的手中就是幾千,等到寫好后又要再給章越,王安禮押字。宰相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于其手,所以中書里的事無小事,官吏們都是辦得慎之又慎。章越一回廳后,各房堂吏們便穿梭在大門內外。章越不喜歡親自管事,所以官制詳定司三提舉蔡卞,陳照奕
人輪值西廳。一般的事都是官制詳定司一提舉和王安禮商定,最后章越再看一眼,有不對的地方,再口授二人修改,如此也可以磨礪提點二人。今日輪值是蘇轍。三人如此忙碌了半個時辰。……過了片刻會茶時,蘇轍起身道:“丞相,轍日覺得不能勝任,想請辭!”章越看了蘇轍一眼道:“子由,你在我幕下事做得很好,為何突然請辭?”蘇轍道:“轍……轍想出外歷練歷練。”章越道:“這不是你心底話,論歷練,天下還有哪個地方,比我這中書西廳更歷練人的。”“你與我說實話,是不是遭人排擠了?”蘇轍一愣垂頭不語。章越聞點點頭道:“子由,你是君子,行于高而寡合于眾,不屑于和光同塵。”“故在幕中難免有些非議。”蘇轍道:“丞相我是看不懂,為何眾人都要聚在一處,非議旁人,以搬弄是非為好呢?”章越道:“子由,為官謹慎行是第一位的。”蘇轍道:“丞相我已是再三謹慎了,只是在……”“是葉伯均之事上,你替他說了句公道話?”章越笑著道。蘇轍道:“是,丞相。沒料到元長元度二人拿此大做文章!現在幕中之人,多對轍抱有敵意。但轍自問對丞相……一直忠心不二。”章越道:“我知道你的委屈。當初若沒有你幫手,我豈能扳倒呂惠卿。”蘇轍道:“丞相,蔡元長與呂惠卿都……”章越伸手一按道:“子由,元長是何等人,我比你更清楚!”章越看向蘇轍,這就是典型上的職場上的遭小人了。“你確定是元長所嗎?是何人告訴你的?”蘇轍道:“是邢和叔(邢恕)!”章越道:“我知道了,子由你深明晦而不明之道,為何會在此事上與人置氣?這不是你平日所為啊!”“你以誠待人,卻不能讓人也以誠待你。”“這天下若是人人待人以誠,那么絕對是天下大亂。你身在官場又是我的幕下,當知道這些規矩。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蘇轍想了想道:“丞相,是蘇某意氣用事了。”章越道:“子由,我對你始終信任如故。你且放心,此事我會給你一個交待的。”蘇轍起身道:“轍謝過丞相。”章越心道,沒錯,蔡京之前是欲對蘇轍下手,但自己已是提前警告過他了。蔡京如此聰明人肯定不會違背他的意思,明知自己護著蘇轍還
繼續為難他。那么來挑撥的人,就是邢恕了。此人要挑撥自己幕下蘇氏兄弟與蔡氏兄弟不和,意欲何為?
要知道邢恕如今可是蔡確的門下。……章越細細思考之際,王安禮入內道:“丞相,我聽聞一個消息。”王安禮出去許久,這才返回。莫非是從宮里探聽什么消息。王安禮道:“我聽宮里傳出消息,王在丞相居定力寺時曾留身秘奏陛下,以后若以兩相治事,中書造命,門下審覆,尚書奉行!”“丞相,如此以來,以后權皆歸于中書!”章越問道:“消息可靠嗎?”王安禮道:“絕對可靠。”章越心道,以后自己是門下侍郎,而王則是中書侍郎。要知道當初自己還奉承王,老師久在相位,必為中書令。如今王雖沒有拜中書令,但如果為中書侍郎,那么中書可謂大權在握。中書取旨造命,是非常重要的流程。比如今日章越,王等人在殿上商議具體內容,最后的君臣決議內容,是要書成圣旨下達的。取得圣旨后,章越回到西廳,再通過‘圣旨’造命。也就是方才讓五房書吏分明各司其職,通過‘圣旨’來起草文件。王三旨相公的稱號怎么來的?就是上殿時口問陛下可以否‘取圣旨’(陛下能將殿上所議寫作圣旨)了?
手上拿到圣旨后,王道一句‘(我)領(到)圣旨’。最后回到公廳對下面的官員道:“已得圣旨(圣旨在此,你們看了圣旨趕快做事吧)。”這第三個流程就是中書造命。現在王要偷偷作‘中書造命’之事,讓以后中書壟斷‘取旨造命’之權。如此自己以后不是成了瞎子聾子了嗎?
這與他們之前在殿上商議的完全不同。當時王與章越等人與天子商議時是說。以后大事出門下,其次出中書,又其次出尚書,皆以黃牒付外。也就是說,三省都有取旨權。章越的門下省決斷大事,中書決斷次一些的事,尚書則決定一般小事。但都是通過(黃牒)取旨。王這老狐貍居然和自己玩心眼,耍手段。章越心道,王或許未必有這個膽子,或許是蔡確慫恿的。官場順序以左為尊。蔡確以后是尚書左丞,那么是以后遞補宰相位置的第一人選。至于王安禮向自己通風報信倒是非常及時。如今自己已是知道了王,蔡確的奸謀,又豈會讓他得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