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漫卷中,眾將與三軍對著涼州城皆是舉起兵刃,齊聲長嘯。
??元豐四年七月,宋軍中路主力與西路軍會師于涼州城下。
??仁多崖丁被迫籠城堅守。
??二十余萬宋軍重重圍困涼州城!
??……
??此刻仁多崖丁立在涼州東北的大云寺佛塔上眺望城外宋軍。
??這大云寺乃前涼國主張天錫所建,原來是宮殿后改作寺廟。
??涼州之地佛教昌盛,大云寺此塔也有很多傳說,聽說此塔每次傾斜后,當夜都會聽到捶打斧鑿之聲,次日塔身就扶正了。
??此刻眾將見宋軍規模龐大都是心驚,一將道:“當初在靈州城下宋人也沒有這么多兵馬吧!”
??仁多崖丁守過靈州
城,當時他擊敗了城下名將云集的熙河路涇原路十萬宋軍。
??他知眾將情緒鎮定地道:“兵越多,越自亂,不足為懼。”
??“可是統軍,我看城下宋軍極有章法!”
??仁多崖丁聽了沒有語而是道:“城中五個頭項,我自領一支,其余分守各門。城北的宋軍弱一些但也不要輕敵。”
??“支持個數日,沙洲和瓜州的援軍便要到了。”
??“我與阿里骨也去了信,讓他不要阻截。他答允了。”
??眾將紛紛點頭。
??仁多崖丁看著眾將一臉茫然的樣子,也知道他們心底在想什么。
??正說話間,突聽城南突然一聲巨響,城上城下的士卒發了一聲齊呼。
??仁多崖丁當即下了塔,騎上馬在城中疾馳而去。
??他到了城南后,面對守將問道:“何事?”
??守將有幾分驚慌地道:“宋軍試炮。”
??“胡說!”仁多崖丁抽了對方一馬鞭,“宋軍昨日剛到城下,哪有這般快架好炮石!”
??守將道:“是炮車!”
??仁多崖丁變色,當即騎馬順著道登上城墻。
??仁多崖丁下馬一看,但見城垛上已被砸出一個口子。
??他看向城下宋軍到底是何物造此杰作?
??原來是一輛架在車上的炮石。
??其實黨項也有潑喜軍的旋風炮,這是安在駱駝上的移動炮石機,發射的石彈差不多拳頭大小。
??現在宋軍居然想出來了以車代替駱駝發射炮石。
??一旁的守將道:“還是雙梢炮!宋人也不知怎么制出的,竟還能安在這般大車之上。”
??宋朝炮石由輕到重有單梢,雙梢,五梢,七梢炮之分。
??如最重型的七梢炮要二百五十人操作,發射九十斤的石彈。
??至于最小型的單梢炮要四十人操作,發射五斤的石彈。而方才宋軍打上城頭的炮石,足足有二十多斤重的。
??仁多崖丁不知道其實宋朝很早就有炮車了。不過從未在對黨項的戰場上實際使用過。
??因為這炮車太費人力物力,而且運輸非常不方便,至于一般守城戰都是固定炮,也用不上這行炮車。
??但這一次在宋軍從后方將炮車運上來了,并投入在對涼州城的攻城戰上。
??從蘭州經過五百里運至涼州城下,這等充沛的后勤力,是以往宋軍從來不曾有過的。
??除了炮車外,仁多崖丁還看到遠處的宋軍將巨大的弩床從牛車上卸下。這弩床仁多崖丁太熟悉了,正是宋軍的守城利器八牛弩。
??再厲害的黨項勇士當聽到八牛弩扳機的叩動聲后,也會嚇得臉色蒼白。
??這八牛弩上激發鐵槍,能將全副武裝的步跋子射成幾塊碎肉。
??這幕場景在以往攻打宋軍的城池中屢見不鮮,所幸這八牛弩實在太笨重了,攻城戰中從未見宋軍用過。
??但是現在這樣的利器,也出現在涼州城下。這簡直是不給人活路。
??為了打一個涼州城,宋軍幾乎將家底都搬出來了吧!
??仁多崖丁如此想著,當回過神時看向左右,但見左右將領和士卒們盯著宋軍的八牛弩和行炮車,一片臉色煞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