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內,章越留身奏對。
??對于一名臣子而,沒有微信,沒有電話的條件下,能夠留身奏對的次數越多,越見天子對其人的器重。
??官家躺在御榻上道:“據何灌所奏,蘭州地方川原寬平,土性甚美,當地有屬羌數萬以就耕鋤。田美宜稼,土曰沃壤足以贍給邊兵。
??朝廷可人給田二頃,招募陜西健壯游民前往耕牧,以為弓箭手。
??如此朝廷之屯田,可以從洮州一直趨至黃河沿岸。”
??看著官家臉上的笑意,章越則道:“陛下,邊地屯田多一畝,朝廷便可至少省三斗軍糧的轉輸之費。”
??“而反觀~延路地皆荒頹,即便如此,經幾十年耕植,邊地已無閑田。
??“環慶路也是如此,并無絲毫閑田。上一次俞充奏報有閑田,陛下甚為震驚,若是生荒之田豈無耕種,后來查實確無閑田。”
??“加之河東轉運司所奏,麟府路這些年來屯墾也是得不償失。”
??“這些年西夏屢屢侵耕擾耕,這三路再以荒田招募弓手,實已不可再得。”
??“反觀熙河路取了蘭州后,有大河環繞,西夏欲南下侵耕而不得。”
??章越所,最重要的是再度強調了熙河路的重要性。
??要知道種諤雖去,但是還有郭逵等不少將領,依舊主張從~延路,河東路出兵,奪取橫山的計劃。
??所以章越必須在天子面前,繼續占據對夏攻伐的話語權。
??面對章越的進,官家也得承認道:“卿當初建議先取河湟,不僅斷西夏右翼,而且在熙河屯田,今再拓耕蘭州,養十萬大軍可無慮。”
??章越道:“緣邊各路之中,除了熙河路,唯涇原路和秦鳳路屯田可觀。”
??“至道年前,李繼遷包圍靈州之前,朝廷沿涇河河谷從關中,州,環州,運糧至靈州。”
??“因糧道艱難,朝廷便在涇原路屯田,要攻靈州,必須出涇原路。”
??“無論以熙河路為主,涇原路為輔,還是以涇原路為主,熙河路為輔尚可權衡。”
??“但出橫山則不可。”
??官家笑道:“朕還記得,卿當初屢屢反對朕攻夏,今不反對了。”
??章越道:“臣之前反對對夏用兵,是因思慮未得周全,不為沒有把握之事。而今大政既已定下,臣則當百折不回!”
??官家聞心底如吃了一顆定心丸般。
??君臣之前意見相左,現在終于徹底達成了一致。
??“阿溪在鳴沙城中已是一個月了吧!”
??眼見官家這么說,章越頓時感慨。官家居然在他面前,稱起章直的小名。
??章越道:“陛下,俞充已率三萬之師出韋州,行樞密使韓縝稟告令讓秦鳳路經略使蔡延慶率軍出渭州,防備西夏大將梁永能,以策應環慶路安全。”
??“而沈括,李憲也已出葫蘆川大營,率大軍攻下蕭關等處。”
??“臣告訴韓縝讓他們量力而行,能救則救,不能救則以全軍守地為上。”
??官家道:“朕知道你在國家與私情之間為難,若非阿溪在鳴沙城下斷后,涇原路數萬大軍幾乎不得生還。”
??“若他能平安無事,朕可以既往不咎。”
??章
越道:“臣替小侄謝過陛下恩典。臣不敢徇私。鳴沙城不足惜,但章直所部之兵,經百戰余生,皆為兵膽。”
??官家感慨道:“朕登基多年,對于故人難免情薄,身在此位無可奈何。”
??他知道官家的用意,鳴沙城被圍了那么多日,章直怕也是兇多吉少,故而也是樂意拿出來做個人情。
??至于與章直的發小情誼,章越不知陛下有沒有考量過。
??但老百姓總是非常樸素,心懷一廂情愿的想法。
??章越記得有個說法,如果你有一個發小或好朋友跨越了階層,達到你甚至難以仰望的程度,你應該怎么辦?
??有個說法是這般,除了敘舊外日常不聯系,逢年過節時發個消息問候一下,等到哪天你遇到棘手且非常重要事想找他幫忙了,再去找他。
??而這個人情只能用一次,以后你們二人就再無相欠了。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如此,但大部分只是老百姓們美好的愿望罷了。
??章直年紀輕輕便為熙河路經略使,官家對他已是不錯了。
??想到章直,章越心情有些煩悶,不過對于整個國家大事而,章直與鳴沙城卻又顯得是那么微不足道了。
??這也不是章越與天子所談的主要內容。
??章越讓官家好生歇息后,自己步出大殿回到中書視廳。
??蔡卞向章越道:“丞相,這是下官草擬的。”
??“自熙寧元年來,朝廷據通遠軍屯田,此處已成為熙河路錢糧由來,經編戶齊民,番漢丁口已為三十萬,再以軍節制不當,當升格為州,擬定名為鞏州。”
??“此番朝廷攻下天都山,當年李元昊在此設立七殿,作為行宮,這里水草豐富,可控制蕃部十余萬之眾,擬在此建州,歸秦鳳路節制,擬定州名為西安州。”
??“另外沈括修筑平夏城,在此抵進葫蘆川,擬在此設軍,歸涇原路節制,擬為軍名懷德軍。”??蔡卞說完看著章越,章越心情雖不佳仍道:“如此涇原路,秦鳳路,熙河路前沿都向黨項推進了幾十里。”
??“這一次軍興雖是大敗,但得了蘭州,西安州,懷德軍,也算是對天下有所交代了。”
??“你的意思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