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府。
??眼下汴京城中真正意義的宰相,唯有王一人。
??王沒有地方過人的執政經歷,甚至任翰林以后,也沒有出任過御史中丞,知開封府,三司使,以詞臣出身,官拜潤筆執政。
??如今致位宰相。
??王最擅長的是一手好詩詞,還有一手文章。
??王雖是華陽人士,不過早在曾祖時,便隨蜀王孟昶入開封降宋,舉家遷往舒州,而今王又定居開封。
??這日王在府上有宴飲。
??王好詩詞,也喜宴飲,好酬對,喜與人詩文唱和,席上新做好了詞,便請歌姬當場彈唱,此乃士大夫的雅事。
??這個時代身居高位的官員大多是第一流的詞人,各個都是小柳永,放在后世就是人均方文山,官場上高端交際便這般。
??否則與那些吃會喝酒劃拳的武夫一般,顯不出境界和水平來。
??這等宴會章越極少參加,理由當然是說他不善詩詞,但是真要他原創也行。可是王的局,他素來不去。
??不過當年仁宗皇帝卻很喜歡這一套,經常召王入宮賜宴賦詩。王很能從各種角度贊嘆‘圣學高妙’,君臣二人能聊到深夜。不僅如此仁宗皇帝還讓身邊的嬪妃以領巾,圓扇等物向王求詩。
??王才思敏捷都能當場滿足這些嬪妃的要求,嬪妃們紛紛拿出首飾等物作為潤筆贈給王,所以王進一趟宮衣袖里都裝滿了珠寶。
??此事被傳為佳話,也足見王與仁宗皇帝關系好到什么程度。
??可惜英宗和當今天子都不喜歡這一套,所以王也就沒有用武之地,好幾年都升不上去。
??現在輪到下面的官員投其所好了。
??雖說朝廷在~延路大敗,但今日宴席是早就定好的,故也沒有改期。
??不過王還是細心地命歌姬在一會排詞唱曲時,不許用絲竹鑼鼓之物,以免發出聲響,只能以物點著板眼。
??王歷官場幾十年,一切都想在前頭,即便是身居宰相,還是如此謹慎,不愧是服侍過三代君王的人物。
??今日與宴要么是王的子弟姻親,要么是
朝中大臣。
??其中就有王大女婿,熙寧九年的進士李格非,他是京中有名的大才子,此外蔡京也有列席。王的次女將嫁給蔡京長子蔡攸,不過兩邊只是定下娃娃親。此外還有王的長子王仲修。
??至于高官則有元絳,蔡確二人,他們都是常客,此外還有知制誥李清臣。
??章越曾很看好李清臣,有意栽培一番,不過對方最后與王走得更近一些。除了李清臣外,還有數名官員也是王黨潛在中堅。
??眾人頻頻舉杯向王賀,身為酒宴中地位最高的人,絕對是如眾星捧月般的體驗。
??王自也是樂此不疲,至于話題打渾自有地位較低的官員負責,吃得是酒,聽得是曲,其實就是一個局。
??眾人每句話,每個心思都在王身上,不錯過捕捉對方任何神情,以及在不經意間透露的消息。
??而王也從中判斷每個官員才能,以及是否可以造就。
??其中一名官員詩詞有些蹩腳,也不喜飲酒,但此時此刻唯有硬著頭皮。
??不知不覺間已是酒過三巡,雖沒有絲竹,但幾人新作之詞都是經過歌女之口,在彩繪的屋檐上騰轉,眾人都是以指節輕擊以作叫好陶醉其中之狀。
??而元絳,蔡確二人又是另一個心態,以二人今時今日身份并非是要在酒宴上陪好王,而是表一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