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蔡府。
??說的便是如今知雜御史兼判司農寺蔡確的府邸。
??如今蔡確府邸可謂是賓客盈門。
??因為京里傳來消息蔡確馬上要轉正,升任御史中丞了。
??因為原御史中丞鄧潤甫,因為官家任命王中正,李舜舉簽書經略司事后,一群年輕官員去攔馬反對。
??結果這些官員被王以借口調出京去。
??之后此事就捅了馬蜂窩了,鄧潤甫下面的幾個官如彭汝礪、蔡承禧、周尹聯名上疏反對此事。
??疏中云‘自唐開元以來,用楊思勖、魚朝恩、程元振、吐突承璀為將。
??有功,則負勢驕恣,陵轢公卿;無功,則挫損國威,為四國笑。
??今陛下使官宦將兵,功之成否,非臣等所能預料。然以往事監之,其有害必矣。陛下仁圣神武,駕御豪杰,雖憲百輩,顧何能為,獨不長念卻慮,為萬世之計乎?
??豈可使國史所書,以中人將兵自陛下始?
??后世沿襲故跡,視以為常,進用其徒握兵柄,則天下之患,將有不可勝者矣。’
??疏上之后,官家很生氣問了鄧潤甫你小弟自己管不管,你自己是個啥意思?
??鄧潤甫說我也是一般意思。
??蔡確與鄧潤甫也是久有不合,順勢在君前也是說了幾句推波助瀾的話。
??于是鄧潤甫就涼涼了,告疾在家,與章越一并待遇。
??所以蔡確順勢要升任御史中丞,馬上成為四入頭。
??官場上都是聞風而動,提前來向蔡確道賀的官員不知其數。
??這次章越生病,蔡確倒也上門探視了兩次,見他這般,也是一肚子氣。他不知道章越在伐夏之事上與官家有什么好倔強的。
??蔡確回府后正好官家派內侍至蔡確府給了他一個字條。
??蔡確看了后,面色凝重。
??思索片刻后,蔡確便派人請了一位名叫周清的官員,讓他過府一趟。
??周清乃中書刑房堂后官,聽聞蔡確召見后又驚又喜。
??蔡確看了周清道:“據我所知有件相州殺人的案子。”
??周清是個聰明人,當即試探地道:“不錯,此案牽涉至陳安民、吳安持、韓忠彥等人。”
??蔡確聽了目光一凝道:“你仔細說來!”
??這是治平四年的案子,一個強盜帶著兩個剛入伙的小弟去搶劫,路上吩咐說如果有人阻攔就殺了他。
??結果劫掠到一個戶人家家里,三人抓住了人拳打腳踢進行逼問,一個鄰居看不下勸了幾句,結果小弟就將這個口頭勸阻的人殺了。
??然后這三人團伙被抓,按殺人償命之論,這三人都要處以死刑。
??但在量刑上卻出現了問題,本來主犯死刑,從犯可減輕。這兩個小弟雖然殺人了,卻是從犯。
??再或者殺了勸阻之人的是一個叫馮的從犯,另一個從犯沒有殺人可以減輕。
??但最后負責此案的陳安民和潘開便草草將三人都處以死刑了。
??王安石變法后,對于刑名也是看得很重。
??之前在阿云案中,他與司馬光就此激烈地辯論過。王安石對阿云主張寬以量刑,但司馬光卻是反對認為阿云必須死刑。
??這個關系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按問欲舉自首法’。
??一個是被抓之前自首,還有一個被抓之后自首。
??本來被犯人抓后主動招供在重大刑事案件中,是不作為減刑參考的(其于人損傷……并不在自首之例),但王安石認為這個可以有,只要坦白一律可以從寬。
??阿云案為什么最后判流放呢?一個是謀殺未遂,一個是婚姻不成立,不構成真正夫妻關系,另一個是阿云案發后,主動承認了罪責。
??阿云案是作為熙寧變法前一個很重要的事件,而按問欲舉自首法,此法在熙寧以后大量施行。
??可是在這相州案中,從犯被抓后主動自首的情節,按照按問欲舉自首法來看,一律判處死刑,這就是很明顯的一次嚴重量刑錯誤。
??于是此案被中書刑房堂后官周清看到了。
??當時王安石為了刑名改革,對周清等人吩咐,發現這樣冤假錯案,查處一起便獎勵你們升一官,而失責的官員則‘流放兩千里’。
??周清便發現了相州案的問題,一個死刑案經手除了地方官員,還有大理寺,刑部,最后才到了中書衙門。
??周清當年就提出了復核此案,但大理寺復核后認為沒問題。
??因為主犯說過路上有過來阻攔的人殺掉,下之意是殺掉有帶著兵器來阻攔的,沒說殺掉帶著嘴巴來阻攔的。
??這個殺人算兩個從犯自己拿主意的,所以一律算成主犯。
??這個論斷還得到了周清的上司中書刑房檢正劉奉世的支持。
??周清事后查得這陳安民是文彥博的小舅子,除此之外還有吳安持和文及甫經手,在此案復核上簽過字。
??所以周清便不敢再追究下去,要是真的按照律令陳安民,文及甫、吳安持都要流放兩千里。
??蔡確已是從周清口中問清楚了此案經過,周清此案有問題是確切無疑的事,而且背后還存在著嚴重的官官相護的問題。??蔡確當即吩咐周清先回去。
??而蔡確方才從內侍中得知的消息,更佐證的此事,皇城司得來消
息說相州官員潘開奉了陳安民的意思拿著三千貫錢至京活動。
??案子最后按陳安民的意思判了,其中肯定發生了一系列不可告人內幕之事。
??官家讓蔡確和開封府嚴查。
??蔡確看了案情,潘開賄賂正在吳充任相之際,而涉案的陳安民是文彥博的姻親,文及甫是吳充的姻親,而吳安持亦是吳充姻親。
??所以這背后無疑全部指向了一個人……
??不久劉佐,何正臣,黃顏三人到了,蔡確道:“事情查得如何?”
??劉佐道:“查得了相州官潘開確實拿了三千貫到了京里活動,此錢被吳家大郎君吳安詩給一并拿了。”
??“繼續說。”
??劉佐道:“然后吳安詩承諾潘正拿這三千貫大理寺說項,但吳安詩卻查得大理寺判決并沒有如周清之意,而是有利于陳安民,取三名主犯之意,所以最后這錢進了他的私囊。”
??蔡確聞失笑:“我早便知道這吳大郎君又貪婪又蠢,卻不意貪婪和愚蠢至此。”
??“他這是害了吳丞相啊!”
??黃顏道:“知雜,此事牽連文潞公,吳丞相,難道陛下是要對付舊黨?”
??蔡確道:“陛下要伐夏了,但朝野上反對甚多,之前鄧潤甫反對中官監軍便是舊黨在后煽動所致。”
??“所以在伐夏之前辦些事,免得以后出亂子。”
??黃顏道“知雜,文及甫,吳安詩也是章相公姻親。”
??蔡確道:“此不干他的事,他當時在外將兵。再說了吳安詩這大舅子與他素不睦。”
??黃顏道:“但是文及甫和吳安持與章相公關系密切?”
??蔡確道:“先不管這么多,我即要辦的事,誰來說情也沒用。他章三在相位時,我還顧忌三分。他如今告疾在家,難不成還事事由著他不成?”
??“當初我連舒國公和韓縝都彈劾,章相公又如何?”
??王安石,韓絳對蔡確都有舉薦之恩,但蔡確擔任御史后就是這么一點情面不留。
??蔡確道:“這些都是當今士族,所以開封府肯定是查不出個所以然來的,要辦他們還是要我御史臺來,所以我打算從陛下那邊請將此案交到御史臺來。”
??“這些衙內向來自恃身份尊貴,便以為沒有人敢辦他們,世代簪纓又如何?碰上我蔡確便算他們倒霉!”
??“是!”眾人都知道官家就是喜歡蔡確這等敢孤身犯事,不避恩怨的勁。
??幾人走后,劉佐留下遲疑道:“知雜,是不是要先稟告章相公一聲!他如今雖不在相位了,但萬一日后……我是說萬一疾愈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