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國家的本質,就是暴力最強的人制定元規則。
??其核心就是韓非子的那句話‘君之于民,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
??君與民是一個整體,若是‘上行申韓,下必佛老’。如果官家一定要這么干,那么老百姓又反抗不了,那么老百姓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躺平。
??佛家道家就是躺平之學。
??不要懷疑,弱勢的一方一定比強勢的一方有更多的選擇權。
??更害怕國家滅亡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而不是老百姓。所以既得利益者最后一定會選擇讓步,向百姓渡讓更多的利益。
??這就是‘法里儒表’的本質。
??所以有人說儒家虛偽,那是因為不知道世界都是兩套規矩并行的。
??一套是明的,一套是暗的。
??而稱官員為父母的,來自召父杜母的典故,說的是西漢召信臣和東漢杜詩。
??二人都曾任南陽太守,在當地頗有政績,所以說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從此有了父母官的稱呼。
??這個稱呼一直到了清末。
??章越贊許曹佾的民傭之論,為父母,我不敢。
??我只是老百姓雇傭來辦事的,怎么敢以父母自居?甚至不說官員,天子也是如此。
??孟子的學生萬章問過,是堯將天下讓給舜的嗎?
??孟子說不是,是天將天下授予舜的,而不是堯讓給舜的。只是天不能說話,但堯知道天的意思,故而將天下授予了舜。
??孟子還著重說了一句‘天子不能以天下予人’。
??孟子還強調什么是天子?那就是天與之,民與之。
??同時天子作民父母,也是萬民的父母。孟子認為不是,天子只是萬民之長,你雖說是最大的,但你也只是萬民之一,沒有資格凌駕于萬民之上。
??所以說什么是‘民本’?孟子思想就是民本。
??谷永曾,臣聞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理之。
??所以天子也是為民所傭。
??皇六子是官家長子,官家當然以儲君望之,以傭字為名,就是役力受直,也是為民所傭的意思。
??提倡民傭有無用?
??有用。
??讓百姓對權力祛魅。
??比如后世菲傭以順從雇主而受到青睞,為什么本地保姆不行呢?那就是不服,即便我是你家雇來的,那是我時運不濟,不是我生來比你低一等。
??官又如何?該斗就要斗。
??法家推崇以吏為師,以官為民之父母。我們老百姓不吃你這一套,從陳勝吳廣開始,你讓我日子過不下去,我也讓你日子過不下去。
??章越再次感嘆起官家。
??這個‘傭’字,章越相信是出自官家的真心。
??曹佾上來就是與自己說清楚了這個道理,當然也是為官家說好話。
??章越對曹佾道:“陛下之心,真如堯舜一般!”
??曹佾道:“章相公,不要辜負了太皇太后和陛下對你的器重。”
??到此章越結束了對話,曹佾見章越沒有絲毫轉圜的意思,只好告辭離開。
??曹佾回到府中寫作書信向曹太后復命。
??而曹太后自入秋之后就無法下床走動,官家對曹太后的孝順,幾乎還勝過高太后,平日操勞政事都要探視曹太后,在那小坐一會再回寢殿。
??這日官家親自給曹太后侍奉湯藥,曹太后道:“老身已是時日無多,這些湯藥甚苦,吃不吃都是一樣。”
??官家甚孝,再三勸說。
??曹太后方才喝了一半,官家從宮女手中取過蜜餞盒子給曹太后奉上。
??曹太后嘗了一個道:“之前韓絳,章越二人在中書辦得不錯,將募役法改作差役并行,那百姓夸贊的聲音,都傳到我這深宮婦人家的耳里。”
??“如今韓絳甍了,怎章越也稱病了。章越是兩朝先帝托付的大臣,陛下當給予禮遇。”
??官家聞表情凝重,將蜜餞盒子遞給宮女然后道:“祖母,宮外道聽途說的事,如何能當真。朕倒聽到不少役法弊端。”
??“世上的詞都是兩面說。”
??曹太后道:“如今韓絳薨,不是俯雕甍。了,章越又稱病,中書唯有一相一參,不如補幾位相公入中書,官家以為如何?”
??官家道:“執政的人選,朕還未想好,如今一相一參甚是妥當。王辦事妥當,老成持重,元絳忠實可靠,為官清廉,從不為自己謀私,朕打算先讓這二人先辦辦看。”
??官家下之意王,元絳二人搭起中書這個架子倒也不錯。
??曹太后道:“陛下,王乃潤筆執政,在朝中沒有根底,元絳則從不樹異幟,固是可靠之人,可是托付二人主持朝局,但一旦遇到大事,陛下能找誰商量呢?”
??曹太后說得很明白,官家用王,元絳二人,是因為他們在朝中根底弱,所以只是事事依從天子。
??但是這二人能力平平,沒有處理大事急事的才干,日常應付一下還可以,碰到大事就糟了。
??官家心知肚明,笑著道:“朕不是還有祖母商量!”
??曹太后道:“老身只是婦人罷了,再說老身還有多少日子,若是你聽我的話,就當把章越,司馬光等大臣請回來。”??官家道:“
當年王安石也曾告疾,是欺朕不能主理朝綱,但朕已不是十年前之天子,如今處置政治也十分得力。”
??曹太后道:“老身知道陛下勤勞,即位以來勵精求治,生怕做得不夠好,無論大事小事,事必躬親。”
??“便是年節也不休息,有時候太陽都落山了,午飯還沒吃,我與太后只好屢屢派人去催陛下。”
??“但是陛下啊,治理天下不是事必躬親,而是任人唯賢,一個賢人不夠要群賢相輔才是。官家切莫事事自做,只備應聲之臣為左右。”
??官家道:“朕不是不用章越,只是借他不在中書辦幾件得意事!”
??章越在朝中影響力確實大,除了似蔡京、蔡卞、徐禧、呂升卿、沈括都出自章越的幕中,還有章p,章直,章衡等親族及黃履,文及甫,呂公著等姻族,以及許將,曾布,韓忠彥等盟友。
??所以他才有底氣,敢不聽自己的話。
??眼見官家最后說了心底話,曹太后道:“官家明白就好。”
??到了殿中,這時候內侍給他遞來了文書。
??這文書是二人所送,一個是呂惠卿,一個是種諤。
??原來官家就涇原路筑城之事詢問二人,呂惠卿,種諤都不約而同地反對。
??呂惠卿認為涇原路乃西夏腹心之地所在,在此城之必敗。他再次主張在~延路厲兵秣馬,一旦西夏有事,以此出兵攻夏。
??而種諤則是主張攻取橫山,他認為從橫山出兵,盡管有旱海阻隔,但只要占據了銀鹽數州,就占據了有利優勢。
??到時候反過來西夏是要渡過旱海進攻宋朝,而不是宋朝渡過旱海進攻西夏。
??官家找王,元絳二人商量。
??王為官四十年于內外典制,對于兵事不甚擅長,但官家又不愿與樞密院商量,馮京他們的態度就是官家別問,問就是不行。所以官家只好與王,元絳語。
??王道:“陛下,張b是賢臣,陛下以為不賢,是因為聽信讒的緣故。臣恐怕朝野間的賢才不得而進。”
??“臣身為宰相,三度薦張b為翰林學士,但陛下卻三薦三不用之。臣薦人失察,是為失職,懇請罷之。”
??官家訝然,沒料到王先將自己一軍。
??為何王三薦張b,而朕不用,朕還不一清二楚,張b送給了王多少金銀財寶,以為朕不知道嗎?
??官家這段時日用王,元絳為宰相,沒有韓絳,章越二人肘制,事事政由己出,辦事好不快意。
??但沒有料到王居然也搞這一套。
??元絳依附王道:“陛下,張b確實賢亮,臣亦以為可以用。”
??官家聞打落了牙齒往肚里吞,對王道:“宰相當如是也,朕姑且試卿,卿德如此,朕當無此慮。”
??王大喜。
??王,元絳二人這么一搞,官家也沒心情與他們商量。
??官家看向陜西地圖心想,沒有章越和樞密院在旁參謀,朕一樣可打得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