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上草下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官家對王中正當即背起孫子兵法,然后對他道:“若此次伐夏真能取食于敵,于汝可是大功一件!”
??王中正聞大喜,他被章越打壓不得不貶至陜西,說是監軍督兵,實與流放無二,他做夢都想返回汴京。此番多虧結交了呂惠卿,若能得他之助返回京師,也算是得償所愿了。
??這時一旁內臣入內向天子耳語數句,原來章越方才向中書告疾之事,立即有人稟告給了官家。
??官家聞知章越如此,不由著惱。
??官家想了想道:“朕始終以不如祖宗為意,漢武帝和唐太宗都曾遠擊匈奴,突厥,朕變法十年雖服青唐,奈何西夏至今不肯俯首,朕日夜思來都愧對祖宗。”
??頓了頓官家對王中正道:“你以為夏賊可伐否?”
??王中正咬了咬牙道:“臣以為可伐!臣愿替陛下完成夙愿!”
??此一出王中正知道自己將全部前途都賭上去了,賭贏了就可以,就可以重獲圣眷。
??官家聞喜道:“你是朕的心腹,此番讓你去陜西歷練,確實長了見識。”
??“沈括確實迂闊,但有真才,你去涇原路同簽書經略事,好生輔佐他!”
??王中正聞大喜,自己只要這么一贊同對夏攻伐之事,立即便得以加官晉爵。這官爵得來實在太容易了。
??沈括雖說身為涇原路正印經略使,但有他簽書經略使事,又兼天子監軍。沈括哪敢違令,到時候涇原路還不是他說的算。
??這一次將寶押在呂惠卿身上可謂是賭對了。
??有了王中正這一番話,官家心底對伐夏之事的信心又添了幾成。
??以往他用李憲監督熙河路軍事,但畢竟是監軍,不敢授予統兵之職。
??但如今宦官簽書經略使事,半主政一省軍政大權,換了王安石,韓絳,章越在時必然反對,現在王只是傳聲筒必不敢違背。
??你章越不是告疾嗎?正好,朕自己方便決斷事,不與你商量了。
??他雖頗信任王中正,也對章越告疾著惱但轉念一想若無章越輔佐,他對這一次伐夏之事不由底氣不足。不如順他之意,從涇原路出兵一試?
??尋即官家又想,朕便算沒有你章越輔佐,難道便辦不成大事了嗎?
??不過章卿數度勸朕當可以偏信,不可偏聽,這話倒是之有理。
??官家想到這里,隨即又吩咐道:“命徐禧入宮面圣!”
??徐禧是天子信任之臣,相反對于樞密使馮京,樞密副使曾孝寬,薛向,簽書樞密府事章p他都并不信任。
??但凡有大事都是決斷以后,卿等等朕通知便是。
??官家經常繞過樞密府與徐禧商量伐夏大計,再繞過樞密府對呂惠卿,沈括,俞充,蔡延慶,章直等一線經略使直接下達命令。
??這都是天子日常操作了,大臣們都是見怪不怪。
??內侍見了徐禧都是一臉笑意和熱情,他們都知道徐禧如今是官家眼前紅人,所以一個個對他都十分恭敬,鞍前馬后十分周到。
??徐禧當年只是汴京城里一名普通書生,見到一名官員便主動上前兜售自己的學識。徐禧如此賣弄,自被無數人恥笑奚落,成為眾人眼中的笑柄。
??徐禧雖是著惱,卻無數次在心底說,他日將滿身文武藝貨予帝王家時,到時候再這些人臉色。
??如今成為天子心腹謀臣,出入隨時能面見天顏,得之私下奏對。
??這等待遇便是宰臣也是不如的。
??徐禧對此一清二楚,這就是圣眷所在,哪怕徐禧只是知諫院(剛升的),但宰臣遇到你也要敬三分。
??但圣眷不在了,哪怕是宰臣也是相位不穩。
??換了以往徐禧面對以往奚落自己的人,給自己臉色看的人,反是釋然了。這要多虧自己在章越幕中時,對方對自己的耳提面命和嚴格要求。
??章越常告訴他,當你將心全部放在事上時,其實個人榮辱得失,也就是那般了。
??這些話至今讓徐禧都感到
受益匪淺。
??徐禧率先抵至正殿,官家一見徐禧便火急火燎道:“徐卿,你來看。”
??官家見徐禧立即牽其手背至地圖前。對徐禧而官家的器重令他感動,官家就是那等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皇帝,如此令他實生肝腦涂地報答之意。
??徐禧隨著官家走到地圖邊,官家道:“你看這是鎮戎軍!從鎮戎軍向南行七十里便是漢蕭關。古代入關中四大關隘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
??徐禧道:“陛下所即是,蕭關自古為戎馬之地,漢武帝時匈奴入寇,便從處借道燒了中宮。吐蕃,回鶻唐時多沿此道至渭水浮橋,入寇長安。所以一旦蕭關有失則關中震動,故在蕭關北七十里建鎮戎軍。”
??“陛下可是要在涇原路屯田?臣曾去過涇河渭河,此地河谷寬闊,地勢平坦,在陜西五路中其地最是膏腴。蔡挺當年經略涇原時,便在此鎮戎軍以南大力屯田!”??官家聽徐禧說涇原路土地膏腴,利于屯田,心道此論倒是與章越相合。
??官家對徐禧道:“朕不是要屯田,一旦蕭關道有失,西賊騎兵可將熙河路,秦鳳路與~延路,環慶路一分為二。”
??“之前西賊進兵涇原路素來沿葫蘆河谷,從此地進兵路途寬敞,又是水草豐足,實為心腹之患。”
??徐禧見官家所問不明所以,官家見此不由微笑,看似徐禧并不知章越提議涇原路出兵之事。
??官家對徐禧道:“有人提議從涇原路鎮戎軍出兵,一路進筑堡寨至鳴沙城,卿以為如何?”
??徐禧看了地圖首先在鎮戎軍及德順軍和原州上都是宋軍密密麻麻的堡寨。
??徐禧道:“陛下,此距西人駐守的沒煙峽和石門關極近,一旁還有西人天都山監軍司,以往西賊入寇都是在天都山點集,我軍由此出塞,便入西人心腹之地,當初定川寨之敗不可不慎,但……”
??“但什么?”
??官家追著問道。
??徐禧道:“西人進兵涇原路,便是看重葫蘆川河谷水草豐茂之故,若我據此而有,以后西人在天都山點集,所有的糧草輜重便短了,無法補給大軍。”
??“不過陛下從此筑城太艱難了,西賊一定會不顧一切反撲的。”
??官家聞目光閃閃,他本身猜疑心重,方才用語試探徐禧是否提前與章越溝通過。
??但如今看來二人事先并未商量,而從聽徐禧所涇原路出兵利弊后,當即也看到了他所的這一切便利。
??徐禧搖頭道:“陛下,從此一路進筑到了鳴沙城,糧道也是艱險,西賊必派騎兵從后抄掠,至少必須建十個,十個不成,十五個以上堡寨方能拱衛,這般消耗太大了。”
??官家聽徐禧十五個堡寨,這又與章越所不謀而合。
??看來徐禧在章越幕中多年,盡得他兵法謀略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