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潰骸安皇且儆穡俊
??章越道:“不,還是老規矩官營商辦,但又有些不同。以往朝廷辦交引所時朝廷有錢,但如今朝廷沒錢,所以錢系陳掌柜出。至于朝廷則出路、出人出驛舍!”
??“也是設立董事會,但董事會由官員,商人,高管三方組成。”
??無論是交引所還是郵政,章越始終貫徹的就是政企分開。
??設立董事會作為二者中介。借鑒后世從淡馬錫模式到深圳模式,再到合肥模式,常州模式都有一脈相承,變和不變的地方。??陳行道:“從汴京至西京,再從西京至長安,從長安至秦州,朝廷每年都要花大量錢財來維系。陳某若能為朝廷分憂,為天子解難,也是榮幸之至。只是陳某本錢不多,怕是力有未逮。”
??章越道:“這個容易,讓交引所給你募大頭,再從市面上找幾個富有商人合投。”
??比如章越在杭州,秦州布局以棉紡業為核心,以政策布局配套新產業。那么郵政則引入類似于風投。
??如今知杭州的便是章越老師陳襄,而知秦鳳路轉運使則是章衡,素來是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的套路。
??章越將其中理念與眾人細細說了清楚,陳行等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只要從汴京至長安,明年至秦州,再至河州的郵路能夠貫通,不說盈利,只要能自負盈虧,那么每年為朝廷節約百萬貫不在話下。
??如此之前答允天子六百萬貫,便先了了一百萬貫了,至于以后的……以后再說。
??眾人交談直至深夜,都是興致勃勃。
??……
??王回府后,王安禮來到其府上。
??“見過丞相!”
??王持王安石的信給王安禮看過,王安禮見了吃了一驚。
??王安禮道:“不意兄長對韓子華如此語。吾兄說過了,他
下野之后不論朝政的。”
??王道:“新法是令兄一輩子的心血,他自不愿看韓章二相將之更易。本相對令兄倒是再了解不過了。”
??王安禮道:“新法之事我與章相公所見略同,破除積弊必須有大魄力,但反過來也要能夠在微末上進行調整。有時候后退也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王微微笑了笑,原先王安國,王安禮都是反對王安石變法。到了熙寧后,王安禮與章越是一直走得很近。
??當年鄭俠案,章越冒著開罪呂惠卿的風險也要保下王安國。
??章越不僅對其蔡卞很是提攜,對王安禮也是一般。王安禮心底感激章越對兄長的回護之意,同時他與章越也是進士同年,二人交往很久了。
??現在王安禮已是知制誥,同修起居注。
??王對王安禮道:“你說他日韓丞相若下野了,章相公是否會支持老夫?”
??王安禮一愣道:“章相公是丞相的門生,丞相不該說出這般見外的話來。”
??王撫須笑了笑道:“本朝沒有座主門生之說,再說章相公入中書以來一直是與韓丞相走得近,與老夫走得遠了些。平日在政事堂,章相公也是多與韓丞相議論事。”
??王安禮聽出王有那么些酸溜溜的意思。
??王安禮反問道:“難道王丞相要與韓丞相為難?”
??王道:“非也,你也知道本相立朝多年,從不耍弄陰謀詭計,換了他人在本相的位置或有取而代之之意,但本相卻沒有這個打算……”
??王安禮道:“王丞相真長者。”
??王道:“我有一事不明,為何令兄不自己來作宰相,而要托我來為之呢?”
??王安禮道:“家兄曾與我道,變法之技陛下已是盡得之了,他自是不必再用了。”
??王道:“是啊,陛下的意思是事無大小,盡由他辦。韓章二人要取代令兄怕不行。韓章改役法之意,陛下乃不得已從之。”
??“陛下之所以答允,是因天下多盜亦民生確實疾苦,蘇軾不是也在徐州任上連續上疏說天災人禍,百姓多逃亡嗎?”
??“故而暫且從之,陛下最后還是要把攬大小之事,一切自己來辦。”
??王安禮道:“原來如此。”
??王安禮明白如今百姓疾苦,用當時的話盜賊一出多一出,再如此下去老百姓們都要過不下去了。
??官家迫于現實,所以答允更改役法,一旦時機成熟,官家還是要將變法推行下去的,如此便與韓絳,章越二人的主張沖突了。
??“所以要罷韓丞相!”
??王點了點頭:“其實韓丞相也早看出著點,那日在政事堂他私下與我道,募役法改作免役法后。也不算是三次任相皆一事無成,如今他心事已了,看來是流露去意了。”
??韓絳前兩次任相都頗為勢弱,這一次得章越支持后,改動了免役法,心事已了。
??最要緊的是韓絳明白天子一直都不喜歡他。
??王安禮道:“韓丞相如今辭相,倒不失功成身退。”
??王道:“所以請你來替老夫作個說客,替我說一說章相。老夫長于經義,短于治國,于此事上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