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禮走后,忽門下稟告蔡確來訪。
??王笑了笑,蔡確真是聞風而動,在大多數人都在觀望時,蔡確已是有了決斷,并且拿出行動了。
??當即王在內堂見了蔡確。
??蔡確笑道:“這一次老家又帶了山藥酒來,今日來此特獻給丞相!”
??王聞笑道:“持正有心了,去歲冬日得了你家山藥酒,確實好用。”
??蔡確笑道:“是啊,我記得丞相所詩,鳳池春晚綠生煙,曾見高枝蔓正延。常伴兔絲留我篋,幾隨竹葉泛君筵。誰御水傳名久,須信睢園得地偏。纏護靈根便親植,一番新葉已森然。”
??王笑道:“持正還記得啊!”
??蔡確道:“當然記得,丞相之詩有富貴氣象,故天下云至寶丹。我當時道天下皆知丞相不出都城而致位宰相,怎說都是富貴之語。”
??王聞大笑,他生平所作的詩歌都是金富麗堂皇,鑲金嵌玉,所以被人稱為至寶丹。
??王笑道:“持正所極是,自己富貴,仿人富貴,看人富貴所作的詩是不同的。窮酸人用金玉是強作富貴語,我每日所見便是金玉,故而作來便是自然。”
??“唯富貴人才能詩多富貴語,但要長保富貴非易啊!”蔡確喝了口茶,他已窺見了王的心思,其于富貴之心果真是熱切至極。
??頓了頓蔡確便道:“敢問丞相,近來上意對公是薄是厚啊?”
??王見蔡確如此單刀直入校道:“無他,與往日一般。”
??蔡確聞笑了笑道:“丞相,我猜陛下對公定是厭惡。”
??王問道:“何出此?”
??蔡確道:“當年舒國公為相行新法,丞相無所異同,如今韓章任事,欲變更新法,丞相亦無所異同。若昨日之是則為今日之非,若今日之事則為昨日之非。公以后何去何從?”
??王著急了,他這著急確有三分真道:“本相當然是主新法不變的。”
??蔡確聞微笑道:“陛下如何信之?”
??王當即道:“如何取信陛下,持正必有方略,還請明示?”
??蔡確道:“陛下有急于收復靈武之志,不僅公未從之,中書兩相兩參皆是不從,則無人擔任其責。”
??“若丞相能任此責,則陛下必然信之,如此相位可以久安矣。”
??王猶豫道:“可是章參政亦主伐夏。”
??蔡確道:“章相公是持從熙河進兵淺攻緩攻之策,對內當先理政修民再圖伐夏之事,但我堂堂中國,豈可斃敵暇歲月以待之。”
??“公當主張從橫山大軍深入敵巢穴,畢其功于一役,這才是陛下心意。”
??“此議若行,陛下從此當獨任丞相了。”
??王聞繼續裝作不知的樣子道:“原來如此,老夫燭理不明,從于流俗,多謝持正提醒了。”
??蔡確當然不信一位堂堂宰相如此沒有主見,但他仍是笑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蔡某以后也要仰仗丞相了。”
??王道:“不過論治國之道,還是章相公有所長,此乃本相不如的地方。他說要先理政修民,本相亦覺無害。”
??蔡確笑道:“丞相多慮,治國安民有何難哉?何必委章相公為之?”
??王微微笑道:“莫非持正覺得勝過章度之。”
??治國可是不是換誰來都行。你必須要領導政府的才能,能夠嫻熟處理政務的能力。
??這方面章越無愧是能臣,多么錯綜復雜的事他都能迎刃而解,經他手辦的事韓絳,王無一不覺得放心。
??另外光有才能還不行,還要有人脈和自己的班底。不然你上位,下面的人都不服你也不行。
??蔡確是從君意而上位,靠彈劾人起家,而且沒聽說過有什么治理的才能。
??蔡確笑道:“我長于權謀,經義和治國為我所短。”
??王心道,你這人還是很有自知之明。蔡確道:“我向相公推舉一人,那便是中書戶房檢正蔡元長。此人有治國安邦之才,盡得章度之伎倆矣。”
??王聞想起了蔡京,心道此人道確實一個人才。
??蔡京確實是治國之才,但胥吏出身卻是一個短板,盡管后來授予了進士出身,畢竟少了同年等關系,缺乏根基。
??但反過來這樣也更聽話。
??王道:“可是我與元長從無交往。”
??蔡確道:“這有何難?我替公引薦之!”
??王大喜。
??……
??次日殿上議論,兩府夏國兵事。
??“陛下,自青唐歸順后,西夏國主李秉常一面向本朝輸誠,表示要一切推崇漢化,與遼國劃清界限,另一邊對陜西四路侵攻甚急,唯獨繞開了熙河一路。”樞密使馮京奏道。
??薛向道:“確實如此,夏人忌憚我熙河有重兵,對陜西其余四路卻侵攻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