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十年十月。
??熙州。
??如今熙州頗有邊塞江南之稱。
??宋設熙河路以來,大規模修建水渠,引黃,洮,湟等水灌溉農田,景色頗似江南。
??而熙州的熙河路交引所,已成為天下僅次于汴京交引所中,最繁華的去處。
??每當開春之后,無數南來北往的商隊都聚集在此,最盛之時可達數萬。
??經過十余年來在熙河路的推廣,宋朝的鹽鈔已成為熙河路里絕對的流通貨幣,甚至連交子,茶引也得到了商人們的認可。
??陜西轉運使路分作了永興軍轉運使和秦鳳路轉運使。在真宗,仁宗時,陜西路是天下錢荒最嚴重的地方。
??真宗時,陜西路使用的是連鐵錢都不如的夾錫錢。
??仁宗時,宋朝的錢幣更是在陜西最嚴重外流的地方。特別是西夏因經濟落后,對宋朝的銅錢有極大的需求。
??之前宋朝一直行的是‘銅禁’不許銅錢外流,后王安石主政部分放開銅禁了,不過對熙河路及陜西邊路仍有設限。
??但是西夏急需宋朝的錢幣流入。
??西夏對宋朝銅錢的國策就是只進不出,當初自鹽鈔,交子流入西夏后,梁太后,梁乙埋二人都擔憂。
??宋朝用以空紙來西夏換錢是否有欺詐之意。
??所以梁太后,梁乙埋下了一道禁令,就是西夏官方不承認鹽鈔,交子,只認宋朝的銅錢和鐵錢。
??但久而久之,鹽鈔在熙河路使用多年,不僅沒有出現當初如交子一般暴跌的情況,反而幣值一直很平穩運行,甚至還略有上漲。
??要知道這是章越多年來堅持嚴格以‘準備金’制度發行鹽鈔所致,當年王安石打算增加鹽鈔的投放,結果被章越和呂惠卿硬頂了回去。
??因為鹽鈔的平穩運行,這使得西夏放棄原先的顧慮,開始接納起鹽鈔來。
??年初時西夏國主李秉常派心腹李清至汴京時。作為剛剛親政急欲有所作為的李秉常,通過章越等人向官家傳達了對宋朝的善意。
??李清提出宋朝廢除對西夏的錢禁,對此允許宋朝的鹽鈔和交子在西夏官面上運行。
??作為宋夏親善的第一步,官家咨詢了韓絳,章越的意思。韓絳對此略有保守,但章越卻力主同意此事。
??因此韓絳,章越二人正式主政之后,對熙河路的‘銅禁’全面放開。
??西夏繼續大量收購宋朝的銅錢鐵錢,而鹽鈔,交子也是大量流入西夏。
??所以在熙寧十年,宋夏關系不錯,甚至當年對宋朝邊地及兩不耕地的侵略大大減少,官家得知此事后非常滿意,甚至對章越道,若西夏能年年如此恭順,朕亦未必非伐夏不可。
??章越聽了暗笑,對于官家的這話,聽聽就算了。官家從來都是想一出是一出。
??因為與青唐,回鶻等貿易的頻繁,熙州地位愈發重要,地位已是超過西夏的涼州城和青唐城。
??而熙河交引所,自然而然先后超過成都交引所,永興府交引所,西京交引所,僅次于汴京交引所的存在。
??交引所外,整日都是揮舞鹽鈔,購買大宗商品的商人。
??無論是銅錢鐵錢到了柜臺上都是立即兌換,甚至還有商人愿意以高于官方的價格,用銅錢鐵錢兌換鹽鈔。
??錢荒一事在熙河路,甚至整個秦鳳轉運使路都根本不存在,與鄰近鬧錢荒的永興軍路,利州路形成鮮明對比。
??至于一時用不著的鹽鈔,也會被存入熙河質庫,如今已改名為熙河鈔行。
??如今熙河市易所,熙河交引所,熙河鈔行皆建在新城之中,此城于熙寧十年九月建成,是規模一千五百步城,名字就稱為熙州新城。
??舊城則是熙河路經略使,熙州知州,臨洮縣的駐地。
??行政和商業分離,這一系列制度都是當初章越親手制定的。
??同時經濟決定上層建筑。
??為了方便青唐,回鶻,宋三方于貿易之事。
??直設了秦鳳路市易司,就建在熙州新城里,這市易司與普通市易司不同,是直接隸屬于中書門下。
??市易司專司熙河路貿易之事。
??與以往最大的區別,就是市易司官員由市易使王厚擔任,市易副使則由降宋首領木征(趙思忠),俞龍珂(包順),及青唐親宋首領溫溪心,溫訥支郢以及各一名回鶻,于闐大商人出任。
??市易司下面其余還有三十余名青唐,宋,回鶻,于闐商人。
??市易司負責審核這些商人身份,只要進入市易司的名單中,便給予對方商隊進入熙河路后,享受商品全流通的待遇,同時受到宋朝法律和軍隊的保護。
??同時這些商人還可以對熙河路政策提出建議,并不定時進京向天子或相公們陳情。
??市易司的作用并不僅于此,同時他還是實現對熙河路治下的蕃部管理,通過對于大大小小蕃部首領的任命,并通過蕃部質子入熙州州學學習加以控制。
??宋人一套管理辦法,蕃人一套管理辦法。
??這是章越借鑒遼國南北院制的制度。
??為了避免習俗侵犯,熙河路里劃分了蕃人大部族的居住區域,禁止漢人進入。但這些部族必須遵循宋人的法令。而對于蕃部的小
部落則用蕃漢混居的辦法,各設立一名漢官及蕃官治理。??若由蕃漢糾紛,則由官員或首領報給市易司裁定,而不是熙河路經略司。
??作為市易使王厚與青唐蕃部打交道多年,在青唐中非常有人望,他也是沿用了父親王韶平戎策中的‘合俗’,‘合法’,‘合并’三策。
??熙河路經略使府。
??與各色人等出入的新城相比,舊城則是戒備森嚴,嚴格盤查任何出入,是作為名副其實的邊城。
??而熙河路經略使府附近,更是精兵銳卒嚴加把守。
??代表著經略使旌節正樹立在白虎節堂之外。
??節堂內,李憲,王厚,章p三人皆入座。
??三人桌案前都擺放著葡萄美酒,此乃遼國所制的佳肴,酒水倒在白玉杯中倒顯出血色來。
??三人坐在一起品著美酒,商量大計。
??自高遵裕走后,他的位置由王厚替代,但主事仍是李憲不變,他是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李憲道:“官家口諭讓我等在年內出兵尋機攻滅阿里骨,你們以為如何?”
??王厚道:“這些年經過屯田,經商之利,熙河路歲費從一年四百萬貫,本可降至兩百萬貫以內。但去年洮河之戰,我師雖勝,但田地焚壞無數,領內各個蕃部也是疲憊,年內出兵阿里骨恐怕力有未逮啊。”
??李憲聞道:“陛下的意思,滅阿里骨在其次,出兵收復湟州為先,只要收復湟州便是大功一件。如此怕是不用動員太多兵馬。”
??王厚道:“滅阿里骨尚無十足,但是萬一西夏同時來犯,如之奈何?”
??李憲哈哈一笑,朝南方一拱手道:“處道所謀,難怪官家與幾位相公不知嗎?這一切早在謀劃之中,如今西夏國主李秉常親附我大宋,又貪圖鹽鈔和銅錢之利,斷不會在這時候與我們翻臉。”
??“再說上一次西夏與阿里骨聯兵,阿里骨失約不至,西夏人正恨著他呢。”
??王厚聽李憲這么說不再語,他起身看著窗臺外熙河新城的方向。
??而章p則道:“我也以為不可出兵!”
??“何故?”
??章p簡潔明了地道:“兵未練熟!”
??章p為經略使后正在整兵。
??章p上奏天子說,古往今來大多數王朝的兵馬,一開始都非常善戰,但久而久之便非常懈怠。
??打仗的時候進而不進,退也不能退。
??如今天下承平已久,宋朝的軍隊腐敗驚人,雖說已經實行將兵法進行改革,但是仍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所以章p說,要勝西夏,唯有裁掉舊軍,編練新軍一條途徑。
??官家對立下赫赫戰功的章p十分賞識,對他的建議也是當即采納。
??官家聽從了他的建議,讓章p在對原先熙河路三軍的基礎上,重新拆散重編。
??章p將隸屬于原先秦鳳路的舊兵進行縮減,同時嚴格實行蕃軍和漢軍混編,同時嚴明軍紀,補充兵械,進行操練。
??如今操練已是半年,章p覺得時機還不成熟,所以打算將出兵湟州之事,推遲到明年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