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貴妃正在打你妹妹江箐瑤的主意,前些日子,曾求父皇把江箐瑤賜給十弟當側妃。”
“本宮想請愛妃家書一封,讓岳父大人今早給江箐瑤在西延定門親事。”
語間,他又命曹公公將一個名冊呈遞給了江箐珂。
“若是無好的佳婿人選,本宮愿意引薦幾位貴公子供二妹妹擇選。”
事情提得有些突然,一時之間,其中利弊很難想得清晰。
秉著凡事三思而行的道理,江箐珂并未馬上應下。
她接過名冊翻了翻,淺笑道:“容妾身想想,過幾日再給殿下答復。”
笑意不達眼底,李玄堯直勾勾地瞧著她,反問道:“這有何好想的,還是愛妃信不過本宮的眼光,挑些紈绔子弟給二妹妹?”
江箐珂搖頭,搪塞笑道:“就是怕殿下眼光太好了,畢竟,妾身可見不得這二妹妹嫁得好,過得好。”
李玄堯挑眉抿唇,算是默許。
*
次日。
喜晴坐著東宮的馬車跟在后面,江箐珂則受淑妃之邀,同乘一輛去往靖伯公府。
馬車上,淑妃面色和藹地握住江箐珂的手,舉止甚是親近。
江箐珂性子雖孤傲蠻橫,但為人處世上,亦懂圓滑世故之道,也放下架子,笑晏晏地假意相與。
淑妃同她聊了一些瑣事后,終于把話題引到了正事上。
“聽聞,太子妃還有個妹妹,也到了嫁人的年齡。”
原來是在這兒等著她呢。
江箐瑤竟成了香餑餑,這一個個的,都打起了她的主意。
江箐珂勾唇笑得明媚,點頭回淑妃。
“是有個妹妹。”
“那可定過親事?”淑妃問。
江箐珂一副不太確定的表情。
“離家前倒是尚未定下,眼下就不知了。”
淑妃聽后,甚是欣喜。
“太子妃才嫁入東宮多久,親事哪能那么快定下的。”
她拍著江箐珂的手道:“本宮的小十一,前不久啊,剛開府封王,也是時候成親娶妃了。”
“這京城好吃的好玩的多,太子妃何不家書一封,把妹妹和你母親接到京城住上些時日。”
又是家書......
語間,淑妃將手腕上的那個帝王綠翡翠鐲子,順著相握的兩只手,套在了江箐珂的細腕上。
“到時,吃的住的,盡管交由本宮來安排。”
“正好也能讓小十一和你妹妹相看相看。”
“若是你妹妹愿意,便先同你母親面對面地聊下親事。”
江箐珂彎唇一笑,自是知曉淑妃在打什么主意。
雖說大周并不只她父親一位功勛赫赫的大將軍,除了西延外,在東西南三處邊陲也各有掌控兵權的武將世家。
但西延比較特殊。
它位于四國接壤相鄰地段,是大周國最重要的關守之城。
是以,無論是兵馬數量,還是兵將實力,都是最強的。
誰能得了江家軍這個靠山,就相當于得了大周的半壁江山。
且,尚有待嫁女兒的大將軍,目前還真就只有他們江家一個。
而奪儲之爭,并不會因為李玄堯被立為了太子,她嫁入了東宮而終止。
相反,會愈演愈烈,直到塵埃徹底落定那一日。
江箐珂表現得有些為難。
“可兒臣聽說,惠貴妃似乎也有意求皇上將我妹妹賜給十皇子良王。”
她將翡翠鐲子又套回到了淑妃的手上。
可淑妃又將鐲子推了回來。
她苦口婆心地勸道:“若是嫁給良王,那也只能是側妃,側妃哪有正妃好?”
“可若是你妹妹能嫁給小十一,當了王妃,日后你姐妹二人在京城也好有個照應不是?”
“更何況......”
淑妃臉上的笑意味加深。
“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
“太子妃如此聰慧伶俐,難道還看不出惠貴妃動的是什么心思嗎?”
“本宮猜......太子妃也不希望那同父異母的妹妹,日后會踩在你的頭上,過得比你風光吧?”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