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詳細了解-->>了無人機母艦當前的所有技術,意識到,當前的技術無法解決固定翼無人機攔阻著艦問題。
殲-6無人機上艦的希望落空。
不過,李干是有心理準備的,技術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想到和得到中間還差一個做到。
倒是有一個好消息。
黃江造船廠負責建造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首艦已經進入舾裝階段了,這表明,該型艦可以進行批量生產。
對日作戰的主體是渡海登島,必須要打上去。
所以,海軍的兩棲登陸作戰力量必須要放在首要的發展地位。
李干照搬經驗,在建造兩艘075型兩棲登陸艦后,各方面的技術成熟了,再批量建造076型兩棲登陸艦。
076型兩棲登陸艦最大的區別是,安裝了兩臺蒸汽彈射器和攔阻系統,能夠起降殲-35!
這種排水量大約5萬噸的兩棲攻擊艦,在必須的時候,是完全能夠當做航母來使用的。
兩棲攻擊艦和航母之間的最大區別是,前者有船塢,能夠搭載兩艘用于快速輸送登陸部隊和裝備搶灘的氣墊登陸艇。
其實,給076型兩棲登陸艦配套的艦載機是強-6攻擊機。
云飛廠早就開始基于強-6攻擊機研發海軍的艦載型,尺寸上做縮小處理,機翼折疊,換裝更大推力發動機。
強-6攻擊機是最適合支援前線部隊作戰的戰機。
殲-35橫空出世,一定程度上讓海軍艦載版的強-6攻擊機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了。
在不考慮隱身的情況下,殲-35的載彈量不比強-6少多少。問題在于殲-35的氣動布局是空優設計,低空低速性能比不上強-6。
再者,讓寶貴的殲-35去干支援前線作戰這種糙活,屬于暴殄天物了。
李干心里面是有清單的。
對日作戰需要強大的海軍,其中,6艘兩棲攻擊艦是最低配置,以這些兩棲攻擊艦為核心,需要30艘船塢登陸艦作為輔助力量。
如此,才能夠在第一波次搶灘登陸作戰中,將3萬人及其武器裝備送上岸,也就是一個集團軍的兵力。
已經批量建造的071型船塢登陸艦能夠搭載一個合成營,計劃建造30艘,即30個營。
30艘、30個合成營、3萬人這些數字是經過嚴格測算的。
少于這個數量,很難形成方面性的攻擊態勢,多于這個數字需要付出更大代價。
有傘兵部隊配合,第一波次搶下一塊前進基地是不成問題的。
這些登陸作戰艦艇是絕對的主力。
從莫斯科回來后,李干他們有一個判斷——蘇聯方面肯定會和日本勾連,具體會勾連到什么程度,則還要視事態的發展來分析。
二戰時期,蘇聯為了穩住日本,以免自己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甚至與日本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
老毛子的所謂大義,也就嘴上說說罷了。
李干有條不紊地推進著軍備建設,頻繁組織部隊進行新式作戰訓練,狠狠捶打部隊的實戰能力。
到了12月初,他結束國內的工作前往沙特,回到了海外部隊的崗位上。
也是這個月,海外部隊進行了擴編和改革。
海外部隊被正式定為正大區級機構,與六大戰區并列,首長機關設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裝備發展部、后勤保障部,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并且第一首長。
下轄三個軍種司令部,即海陸空,副大區級。
也就是說,完全沿用了國內六大戰區的架構。
按照調整,作為海外部隊空軍司令的李干,會從正軍級晉升為副大區職,將會是軍中最年輕的中將副大區職領導。
但是,李干給宮老打電話,態度堅決地主動要求取消對自己的晉升。
他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才三十二歲,扛著少將軍銜已經很嚇人,再者,晉中將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可以肯定一點,他四十歲之前肯定能扛上中將軍銜。
李干向宮老表達了自己的意愿,完成了對日作戰消滅了小日本,他才能心安理得地扛中將軍銜。
宮老被說服了,扣下了對李干的晉升。
不過,宮老卻沒有讓李干繼續在海外部隊里工作,而是尊重李干的請求,把他調回了阿泰空軍基地。
阿泰空軍基地司令員這個位置一直給李干留著。
也就是說,海外部隊升格,那么多將領里,只有李干的級別是原封不動的。
海外部隊陸軍政委云龍,如愿以償地成為了陸軍司令,而陸軍司令何衛東,則調任海外部隊聯合參謀部參謀長。
不到一年的時間,云龍兄實現了兩級跳,從大校副軍職,成了少將副大區職。
1986年12月底,李干告別海外部隊的戰友們,來到了大雪紛飛的阿泰空軍基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