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京城,花萼樓。
四月末的京城,春風送暖,京中的富家子弟競相出游。
花萼樓位于京城繁華地段,匯聚了來自天南海北的美食、美酒。
此刻,花萼樓的一間雅間中,一群青年才俊正在飲酒取樂。
他們中有留在京城,準備參與會試的舉子,有勛貴人家的二代子弟,還有頗具才名的文人雅士。
一青衫青年位列其中,正與旁人高談闊論。
他姓張名梁,乃是當今刑部尚書張郃之子,標準的官二代。
張梁是張郃次子,與他兄長翰林院編修張棟不同,張梁喜好詩酒逍遙。
與京中好友飲酒作詩,流連酒樓樂坊是常有的事情。
不過張家的家教嚴格,張梁雖然喜好玩樂,在大事情上不糊涂,也不敢逾矩。
“張兄,請!”
雅間內一白衣青年向張梁敬酒。
青年二十出頭面容白凈俊秀,他名叫柳云,憑借一手好詩文、書法,在京城小有名氣。
柳云非京城本地人,來自南方,聽說家中家境殷實,卻始終無法徹底融入京城。
每日陪著京中的勛貴子弟玩樂,最后,與張梁結為好友。
張梁舉杯,飲了一杯酒。
“嗯!好酒!今日的酒水怎么跟往日的不同?不是桃花醉?”
張梁經常宴飲,對京城的名酒最了解,一口就喝出了不同之處。
“張兄果然生了一張好嘴!”
張梁對面,坐著一個一襲儒衫的年輕人,他與張梁年紀相仿,談吐不俗。
“這酒水不是桃花醉,而是最近流入京城的好酒,名叫——長安醉!”
“長安醉?”張梁來了興趣,追問道,“馮兄,你怎么知道這長安醉的?”
儒衫青年姓馮名紹,如今是在京中待考的舉子。
他的心思似乎不在學業上,京城與人飲酒取樂,一來二去他便與張梁等人混熟了。
“張兄這是在考我呢!好,我就給諸位說一說。”
馮紹環視眾人,侃侃而談。
“長安醉比桃花醉要更烈,但也更加醇厚,此酒來自于遼東的寧遠縣。”
“諸位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之人,應該聽過寧遠衛指揮使林楓吧?”
此話一出,雅間內的眾人頓時發出一陣笑聲。
“馮兄,小瞧人了不是?林大人之名誰沒聽過?”
“就是,奇襲喜峰口的英雄,茶樓瓦舍話本講他的多了去了!”
“馮兄不要賣關子,長安醉跟林指揮使有何關系?”
……
馮紹指著酒壇子,道:“長安醉,乃林指揮使親自發明釀造,在遼東風靡一時。”
“咱們喝到的長安醉,還是我花了不少錢,從遼東南宮家的商隊買來的呢!”
其他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趣,紛紛要嘗嘗。
馮紹身邊一周正青年連續喝了兩杯,贊不絕口。
“好酒!好酒!”
他來了興致,提議道:“有好酒在此,不如我們一起飲酒賦詩如何?”
張梁的眼睛一亮,朝他豎起大拇指。
“陸兄此甚好!有好酒豈能沒有好詩詞?來來來,我們一起賦詩!”
張梁口中的這位“陸兄”,全名陸炳,是戶部侍郎陸巡的長子。
在座眾人中,以張梁、陸炳的家世最好。
張梁喜好美酒,更喜歡詩詞,與好友們縱情狂飲,不知喝了多少美酒。
長安醉口感醇厚,喝起來一杯接著一杯,等到過了好一會兒,酒意才上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