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宮,武英殿。
朱歡閉著眼,輕揉眉心,自他登基后便開始處理積壓的政務。
一連七日,朱歡未曾好好休息,縱使他是鐵打的筋骨,也甚感疲憊。
“陛下,這是根據您的意思,戶部擬定的官員職位調動,請陛下過目。”
丞相王瑾含笑,雙手奉上名單。
“朕乏了,王相講一講吧!”
朱歡的眼睛未曾睜開,隨意地揮了揮手。
丞相王瑾于是展開了文書,輕聲講述。
“任命參將秦蜀,為京軍大營都指揮使;任命羽林軍副統領呂蛟,為羽林軍統領;任命嶺南千夫長司宇,為紫荊關守將!”
前三位人員調度,皆在兵權。
京軍、羽林軍、紫荊關守軍,如今悉數落入朱歡掌控。
“任命原吏部侍郎房玄,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原都察院左都御史楊蓮,往國子監任國子監祭酒!”
楊蓮的位置十分重要,乃是將來王瑾幫助朱歡鏟除異己的利刃。
楊蓮從堂堂左都御史,成為國子監祭酒,落差可謂從天上到地下。
“任命隨軍參軍房玄,為通政司左通政,兼任翰林侍講;任命隨軍參軍關增,為兵科給事中!”
房玄、關增二人都是隨著朱歡征戰檀州的,后檀州朱歡兵敗,房玄、關增在亂軍中僥幸活了下來。
但朱歡對他們的態度十分明顯,房玄成了通政司的二把手,翰林侍講更是皇帝的身邊人,官職雖不大卻沒人敢輕視。
而關增擔任的兵科給事中官職不高,又是個得罪人的職位,親疏遠近,一觀便知。
“任命崔昂,為遼東寧遠衛指揮同知;任命石崗,為遼東寧遠衛指揮僉事。”
崔昂、石崗皆是齊王府的幕僚,要派人盯著林楓,他二人是最優選。
之后還有一系列的人員調度,不過那些都是論功行賞在檀州之戰中有所建樹的將官們,朱歡并不關心。
“好,戶部擬定的名單朕很滿意。”
朱歡輕輕地揉著眉心,忽然問了一句。
“秦王那邊,準備得如何了?”
京城局勢日漸穩定,檀州的議和亦結束,朱歡最在意的還是秦王朱玉。
“啟稟陛下,為秦王殿下挑選的護衛已經準備好了,明日就可出發。”
秦王朱玉去三清山,身邊的仆從不過八人,但看守秦王朱玉的卻多達八百人。
八百人精挑細選,確保全部忠于朱歡,不能留下一絲隱患。
朱歡的眼眸微微睜開。
“常將軍、張大人、楊大人三人反應如何?”
常茂、張郃、楊蓮三人已經從天牢離開有三日了,他們的一舉一動朱歡每天都要知曉。
“常將軍家里請了郎中,聽說染了風寒臥病在床;張大人當日就去了刑部官廨處理積壓的政務。”
王瑾想了想,說道:“至于楊大人沒什么動靜,據說在籌備找人謄抄家中的孤本書籍的事宜。”
朱歡微微頷首,神情松弛了些許:“看來他們三人還算識時務,當初丞相勸朕手下留情,勸得對了。”
王瑾笑了笑,道:“陛下過譽了,是陛下宅心仁厚給了他們一次機會,不過……”
頓了頓,他繼續道:“陛下,明日秦王離開京城前往三清山,還要再看一看那三位大人的反應。”
朱歡的眸子里閃過一抹寒芒。
“哦?他們還敢親自送別不成?”
王瑾點了點頭:“老臣覺得他們或許有表示,若三位大人沒有親自過去,說明他們對陛下是有敬畏之心的。”
“若三位大人親自過去了,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