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人,一輛車,出了縣委縣政府大院,去了大王鎮。
這里是花生的主要種植區。
大約一個小時后,車子開到了大王鎮的田野里。
這是一片坡地,一道道的梯田,整修的好像花卷饃一樣。
田野里,已經到處都是播種的農人,有的在刨坑,有的在澆水,有的在打乙草胺,有的在蓋地膜,還有的挑著水桶,到處去找水。
華夏的農民,從來不會只知道等待。
既然天不下雨,那就不辭辛苦想方設法的到處找水,一桶一桶的挑,一點一點的種,千萬不敢誤了農時。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秦東旭坐在車里,看到一個大約七十來歲的老頭,肩膀上挑著一擔水,正沿著陡峭的坡路,一步一步的往上挪。
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走在他的前方,雙手拉著老人的手,使出吃奶的力氣,往上拉著老人,想替老人省些力氣。
坡陡路滑,一老一小,挪動的那么吃力,好像隨時都會被壓垮在地上!
秦東旭的眼睛忽然便有些濕潤。
這就是華夏農民最真實的寫照!
從七八歲就開始勞作,一直到死!
艱辛、努力而卑微的活著,好像蟻群中的工蟻。
因為工農業剪刀差的原因,他們付出了最大的辛苦,拿到的卻是最廉價的報酬!
可恨婁天正、葛雨生、馬崇輝之流,享受著無數農民用血汗給他們的紅利,卻從來不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只知道貪得無厭的撈錢!
秦東旭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然后說道:“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