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我可沒偷懶啊,這幾天我一直在調研這件事呢。”
“我縣總共有耕地97.85萬畝,其中百合和其他中草藥種植面積,大約24萬畝左右,花生種植面積大概36萬畝左右,地瓜大概10萬畝左右,棉花8萬畝左右。”
“剩下的地,種的是蔬菜、水果、谷子、高粱之類,不是我縣的主要作物,種植量都不大。”
秦東旭問道:“數據來源是哪里?能保證準確性嗎?”
李清平肯定的說道:“都是我一個鄉鎮一個鄉鎮跑出來的,絕對真實,誤差不會超過百分之一。”
秦東旭暗中點點頭。
李清平雖然是婁天正一系的人馬,也做了一些錯事,但是婁天正倒臺后,他這個副縣長當的反而兢兢業業,踏踏實實了。
也許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李清平繼續道:“縣長,中草藥和地瓜還可以再等等老天爺。”
“但是花生卻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花生的生長周期不夠,減產會很嚴重。”
“氣溫也越來越高,種子發芽后,可能會被覆地的薄膜燒死。”
“可是天這么旱,土壤濕度不夠,點種必須得澆水,不然種子絕對不可能發芽的。”
他長長嘆了口氣,“天這么旱,去哪里弄水啊!”
“沒有水,就無法播種啊!”
秦東旭也皺起眉頭。
他出身農村,從小就干農活,自然知道花生種植的流程。
漢東縣大部分都是丘陵地帶,地塊分散,根本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只能是原始的手工種植。
如果土壤濕度夠,農民直接鏟坑,點種,填土,打乙草胺除草劑,覆膜,用土壓膜,一套流程就算完了。
但是如果土壤濕度不夠,要想保證發芽率,鏟坑之后,還得往坑里澆水,等水滲透進土壤,才可以點種,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