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秣陵。
孫權走在城頭上,巡視著新老巢的布局,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顯然非常滿意新城的布局。
高大的城墻、寬闊的街道。
以及臨江繁榮的碼頭,都在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畫面。
“主公對新城可還滿意?”身邊的諸葛瑾適時開口。
“不錯。”孫權點頭贊許,“就是這么名字”
秣陵稱不上什么好名字,秣就是草料的意思,有個詞就叫秣馬厲兵。
“啟稟主公,原來這地方叫做金陵。”諸葛瑾建議道:“不如再改回去?”
秦朝之前,楚威王熊商于石頭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后來秦始皇南巡,術士說此地有帝王之氣。
秦始皇便破壞當地風水,泄散王氣,并將金陵改為秣陵。
避免此地誕生出政權,威脅到秦朝的統治。
“金陵這個名字雖好,未免拾人牙慧。”孫權搖頭道:“不如再取一個新名字,新城新氣象嘛。”
“喏。”諸葛瑾當即領命,“屬下回頭就跟下邊人討論一下,為秣陵再取一個合適的新名字。”
“報~~~”
正說話間,有信使倉皇而來,近前下拜道:
“啟稟吳侯,大事不好!”
“出了什么事情?”孫權心中一沉。
能把信使嚇成這個樣子,定然有天大的事情發生。
“回吳侯,荊州方面出兵了”信使顫聲道:“據細作來報,出動的戰船不計其數,艦隊鋪滿江面,正朝著下游快速而來!”
孫權聽罷駭然色變,剛才還紅光滿面,轉瞬間就變得煞白。
“周賊來了周賊來了”
盡管,當周瑜帶著十幾萬大軍,從益州返回荊州的時候,孫權就知道早晚會有這一日。
但真等到這一日來臨時,孫權得以正視心中的恐懼
人的名、樹的影。
周瑜何許人也?
赤壁一戰驚天下,殲滅曹軍二十萬!
短短三年后,又連續拿下荊州、益州、交州,成為南方霸主。
當初,周瑜在孫權手下做臣子時,孫權就無比忌憚周瑜。
更別說周瑜脫離江東,坐擁三州之地,手握十萬大軍,孫權焉能不怕?
吳侯府。
孫權慌慌張張返回,便立即召開緊急議事。
“諸位!”
孫權定了定心神,盡可能用平靜的口吻,把情況告知眾人,道:
“細作來報,周瑜揮師東進”
“嗡嗡嗡!”
沒等孫權一句話說完,下方就直接炸開鍋。
沒辦法,周瑜這個名字的殺傷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甚至要比曹操更嚇人。
無他,曹操雖然可怕,但對于江東文武而,大家都沒見過,更談不上熟悉。
但周瑜就完全不一樣,大家伙不經聽過、而且見過,更有過很多年的近距離共事的經歷。
周瑜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樣的能力,江東方面一清二楚。
但正因如此,江東才更加畏懼。
“肅靜!”孫權面露羞惱,氣憤道:“看看你們的樣子,成何體統?!”
周瑜一個名字,就把麾下嚇成這個樣子,孫權只覺臉上無光。
好在,經過孫權的一番訓斥后,眾人總算安靜下來。
“說說看。”孫權嚴肅道:“諸位都有什么看法。”
“周賊來犯,自當出兵。”
作為后周瑜時代,江東軍方第一人,程普立即起身表態。
“老將軍可有把握?”孫權順嘴追問一句。
這下算是把程普難為住,一時間不知該如何作答。
說有把握?
周瑜水戰的能耐,在座的誰不清楚?
程普真敢這么說,未免有吹牛逼的嫌疑。
說沒把握?
那就更不合適了,落得一個未戰先怯的罵名。
只能說,孫權問的不合時宜。
主要對手恰好是周瑜,讓程普左右為難、不好回答。
正當尷尬之時,更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打什么打?我看不如投降算了。”
孫權臉上的尷尬,瞬間化為惱火之色,不滿道:
“張公何出此?!”
開口之人,正是“帶投大哥”張昭。
作為文臣之首,這些年在江東逐漸有邊緣化的趨勢。
一方面,赤壁之戰前夕,張昭帶投的舉動令孫權不滿。
另一方面,在江東世家崛起后,孫權更為倚重世家出身的官員,自然而然就冷落了張昭。
何況和周瑜的情況一樣,張昭也是托孤大臣,天然就不受孫權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