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一聽還有變數,忙不迭往后宅跑去。
小插曲過后,周瑜重新回到主位上,重新開始議兵。
“士元,你來講吧。”
龐統點頭答應,從位置上起身,來到一副懸著的地圖前。
“對決江東,關鍵無非兩點。”龐統沉聲道:“第一點,水戰!”
“我軍具備上游優勢,可以順江而下對江東發起進攻,此戰的第一階段就是水戰。”龐統點著地圖,道:“而水戰的地點不出意外,就會在此處打響。”
鄱陽湖。
此處,基本可以說是荊、揚二州的分界線。
此湖的西邊就是荊州,東邊則是揚州地界。
此湖就是江東的最前沿,當初周瑜還在江東效力時,就是在這里操練水軍。
“對于水戰,想必無需我廢話。”龐統笑道:“不管是主公也好,還是諸位將軍也罷,都不比我更加在行,也都比我更為熟悉。”
“哈哈哈~”
在場諸將聞都笑了,笑聲中滿滿都是自信。
“不過”龐統話鋒一轉,道:“水戰取勝容易,殲敵不易。”
“如主公在赤壁一戰殲滅二十萬曹軍,這種仗需天時地利人和,其實是很難出現。”
眾人紛紛點頭,明白龐統的外之意。
水戰不同于陸戰,打不過完全可以跑路。
在陸地上,還有迂回、包抄的手段,來截斷敵軍的退路。
但在水上,敵我雙方的退路都很難堵住,或者說壓根就堵不住。
大家的背后都是暢通無阻的水路,實在打不過完全可以撤。
受限于水流速度一致,勝方追擊敗方,基本上也追不上。
所以說,赤壁之戰近乎于奇跡。
一方面,天時地利人和配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曹操是真不懂水戰
但凡沒有鐵索連舟,水上打不過還可以跑嘛。
江東方面,肯定不至于像曹操一樣,對于水戰一竅不通。
故而想要寄希望于水戰,畢其功于一役,直接把江東打趴下顯然不現實。
“鄱陽水戰之后,江東不敵我軍。”龐統順著地圖一指,“定然會選擇后撤,大概率會直接撤到老巢秣陵!”
退守其他城池沒意義,最好的選擇就是退守秣陵。
作為孫權的新老巢,城池足夠堅固,城中也有足夠的人口與物資。
“這意味著我軍在水戰之后,還有一場攻堅戰在等著我們。”龐統慎重道:“水戰是我軍強項,但攻堅戰可不是,希望各位將軍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明白!”諸將齊聲答應。
攻堅戰,或者說整個步戰的大方面,南國的士卒都不太擅長。
“年已經過完,各位將軍可以開始操練大軍,著手打造攻城器械,為進攻江東做提前準備。”龐統沉聲道:“待到天氣回暖、春暖花開,就可以向江夏集結!”
南方打仗最大的便利,就是可以通過戰船,來運輸龐大的攻城器械。
不像北方都是陸路,提前打造好還要費勁運輸,更多的都是抵達目的地后,再就地取材打造器械,免去路上運輸的痛苦。
畢竟,攻城器械一個比一個大,陸路運輸太過吃力。
“各位還有什么要補充嗎?”
待到龐統說完之后,周瑜環顧眾人發問。
文臣武將盡皆搖頭,表示沒有什么要補充。
確實,此戰并沒有那么多花里胡哨,龐統已經說的非常清楚。
先水戰、再攻堅,僅此而已。
至于戰爭過程中出現的變化,那就需要統帥去隨機應變,不在討論范疇內。
“既如此,那就按照軍師的方略去準備。”周瑜從位置上起身,“散會!”
待到眾人都離開后,周瑜叫住龐統,把宛城增兵之事告訴后者。
包括周瑜的分析與推測,也全都講給龐統聽。
“嗯。”龐統聽罷連連點頭,“主公的猜測很有可能,曹操三年沒有什么大動作,我看八成就是劍指西北。”
聽聞龐統贊同自己的猜想,周瑜心中愈發安穩。
“不過這么多曹軍擺在宛城,我擔心咱們對江東出手后,曹操臨時起意”龐統的擔心不無道理。
曹操不知周瑜要進攻江東,故而在宛城安置五萬大軍,用于防范周瑜來添堵。
可一旦周瑜動手,曹操知道這個消息,說不定就會順勢而為,讓宛城的五萬大軍來給周瑜添堵。
畢竟,一個是北方霸主,一個是南方霸主,雙方妥妥的競爭關系,誰也不想讓誰好過。
救援孫權、救援江東,就是拖延周瑜一統南國的步伐。
周瑜統一南方的速度越晚,對北方的威脅就會來的越晚。
曹操就有更多的時間,來把北方徹底統一。
“我給老賊寫了一首詩。”周瑜嘿然道:“且試探一二,看看老賊會不會把宛城的大軍撤走。”
龐統聞頗為好奇,詢問周瑜寫了首什么詩,不過后者根本沒有說的意思,搞得龐統非常郁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