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東,孫紹只有無盡的恨意。
盡管親人都在那邊,孫紹對孫氏卻沒有任何感情。
至于孫權,孫紹更是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食肉寢皮,以解心頭之恨!
童年被囚禁在小院中的記憶,是永遠揮之不去的痛苦,孫紹要親手報復回來。
故而得知周瑜要出征江東后,便有了眼下主動請纓的一幕。
“胡鬧!”
一聲斥責響起,群臣見狀連忙起身。
“拜見夫人。”
孫紹跑來主動請戰,大喬聞訊而來,顯然是要制止兒子。
“犬子無狀,打擾各位議事了。”
大喬先向眾人致歉,而后揪著孫紹衣袖,道:
“別在這里給你阿父添亂,跟為娘走。”
孫紹面露倔強之色,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大喬才多大點力氣,哪里能拽動這頭小老虎。
“你聽不聽話?”大喬見狀頓時急了,揚手道:“是不是找揍?”
“阿母要打就打,反正孩兒不會改變心意!”孫紹悶聲悶氣道。
“你”
大喬為之氣結,一狠心就要打下去。
“夫人息怒。”
關鍵時刻,周瑜趕到近前,輕輕拉住大喬。
少年人自尊心最強,哪能當眾打呢?
不但無法解決問題,甚至會激化矛盾。
“你阿母含辛茹苦,一個人把你拉扯這么大,你就是這么氣她嗎?”周瑜對孫紹發出質問。
孫紹面露羞愧,不禁回憶起軟禁期間,母親對他的照顧與愛護,不自覺就把頭低下去。
“抬頭,休要做小女兒姿態!”周瑜厲聲道:“向你阿母道歉。”
“算了。”大喬反倒又開始心疼孩子,“紹兒小,不懂事,夫君不要生他的氣。”
周瑜不為所動,目光灼灼逼視著孫紹,等到后者的回應。
孫紹幾番欲又止,最終小聲嚅囁道:
“孩兒無禮,不該頂撞阿母”
周瑜面露欣慰之色,拍著孫紹的肩膀,道:
“確實長大了,我看可以上戰場了。”
孫紹聞先是一愣,旋即大喜過望。
“孩兒多謝阿父!”
兒子滿意了,當娘頓時不樂意。
“夫君。”大喬加重語氣,“紹兒才幾歲,怎么能讓他上戰場呢?”
“我和伯符二十歲的時候,便已經縱橫江東了。”周瑜正色道:“作為我倆的兒子,紹兒豈能不上戰場?”
大喬還欲再,但見周瑜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她一個婦道人家,也不能在人前頂撞丈夫。
丟下一個眼神,大喬悻悻然離開,心里想著晚上再找爺倆說道說道。
“去。”周瑜伸手一指,吩咐道:“往后你就是公績手下的兵力。”
“卑職拜見將軍。”孫紹近前大聲見禮。
凌統有些發蒙,下意識看向周瑜,不明白為何這么安排。
“你十五歲便是別部司馬,剛從軍時大概也是紹兒這個歲數,就由你來帶他吧。”
孫紹不過十二三歲,周瑜卻敢于讓他從軍。
一方面,是因為心里有分寸,出征江東不會有太大危險。
另一方面,少年從軍的事情,周瑜也是屢見不鮮,甚至自身就是如此。
周瑜與孫策跑到江東打天下時,雙雙不過二十歲的年紀。
而在此之前,二人也早已另外在外,從軍的年齡要更小,不過十五六而已。
凌統更是一個娃娃兵,十五歲時就憑軍功混上別部司馬。
可想而知,從軍的時間只會更早,估計也就十二三歲。
正是因為凌統有這個經驗,加之他又是孫策的舊部,索性把孫紹交給他來帶。
“既然主公有令,少主以后就跟著末將吧。”
知曉周瑜有心栽培,凌統自然欣然接受,當即答應下來。
“多謝將軍!”
孫紹像模像樣抱拳,然后就站在凌統的身后,好似親兵一般。
“滾犢子。”周瑜笑罵道:“小親兵沒資格列席旁聽,趕快去給我哄你阿母,你要是跟她說不通,這個兵你不見得能當成。”
這話還真沒毛病,大喬剛才是識大體,沒選擇當眾鬧而已。
但待會兒回了后宅,大喬要真一哭二鬧三上吊,周瑜還真沒什么好辦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孫紹能夠說服大喬,也省的周瑜夾在中間為難。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