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11日,北約軍事集團正式向遠東叛軍發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遠東叛軍立即撤出北海道,否則將視為對北約盟國宣戰。
南薩哈林斯克是庫頁島最大城市,全島40的住民居住在這里,這里的南薩哈林斯克機場是全島6個機場里最大的一個,是空軍基地。
別列夫斯基的司令部就在南薩哈林斯克機場,這里駐扎的兩個團近60架蘇-27戰斗機,是他手里最后的一支精銳空軍力量。
此時,坐在別列夫斯基面前的是美國特別代表威爾遜。
就是貝希小組里的那個威爾遜。
他現在已經是中情局東亞分局的局長,是貝希小組里的核心代表,現在又是與遠東叛軍談判的美方代表,級別不高,但位置相當的重要。
威爾遜把北約軍事集團的公告放在別列夫斯基面前,等著別列夫斯基的回應。
坐在別列夫斯基身邊的瓦西里,他拿起公告前前后后詳詳細細地看了一遍,隨即面無表情地端坐著,一不發。
別列夫斯基說,“我可以有條件退兵,撤出北海道。”
威爾遜說,“可以談。”
別列夫斯基說,“我們將會成立一個新的國家,美國要立即對我們的政權予以承認。”
“這不可能。”威爾遜想都沒想,搖頭拒絕。
別列夫斯基不說話了。
威爾遜說,“我方的條件是,你們屬于內戰,我方不干涉,如果你們立即退出北海道,我們會秘密為你們提供糧食,這是我方的底線。”
要不是別列夫斯基手里掌握了二十多艘戰略核潛艇,美國佬壓根不會跟他們談!
李干可以確定一點,別列夫斯基不會用核武器攻擊自己的國家,但是,不代表著他惱羞成怒攻擊其他國家,尤其是美日這兩個國家。
由不得美日不緊張。
根據小日本自己的統計,他們在北海道第二次投入了5個步兵師團,但是,結局和此前的3個步兵師團一樣,全部被殲滅了。
陸自的師團編制員額為一萬三千人,也就是說,在北海道戰役中,小日本已經損失了8個師團,換之,陸自已經元氣大傷了,他們攏共就13個師團。
而且,遠東叛軍下手特別狠,小日子的傷亡人數里,陣亡數字高達5萬人!
死亡和負傷的比例幾乎達到了1比1。
可見,老毛子對小日本是有懷了深仇大恨來打這個仗的。
小日本已經全國總動員了,可是,對一個被閹割了的國家來說,它們的軍隊已經不復當年的實力了。
別列夫斯基當然不想把路子走絕了,他知道美國不可能承認他的獨立政權,和做買賣一樣,起了個高價,慢慢談就是了。
然而,威爾遜的態度很強硬,條件就是這個條件,你不同意,那就開打。
威爾遜離開南薩哈林斯克,到東京匯報了情況后,立即乘機飛往了海參崴。
此時,貝希、伍德二人已經在紅星造船廠這里等候了。
三人匯合。
威爾遜立即向二人通報,道,“別列夫斯基的態度很強硬,開戰已經不可避免,白宮的意思是,想辦法讓東大出兵,剿滅遠東叛軍。”
貝希大吃一驚道,“怎么可能,東大不可能替小日本抵擋遠東叛軍,他們是世仇,東大最恨的就是小日本。”
伍德說,“總統在想什么,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威爾遜說,“國內反戰情緒越發高漲,而且,我得到可靠情報,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并不想參與進來。他們認為這還是俄國的內部事務,應該由俄國處理。安德洛夫現在的處境相當的不妙,蘇聯十幾個加盟國,已經有了分裂的跡象。”
頓了頓,他道,“也許就在現在,安德洛夫的代表正在和李干緊急磋商,他們已經有過一次求援了,第二次求援一點也不奇怪。”
伍德疑惑地說,“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談好了,莫斯科出面請求東大出兵進攻庫頁島,小日本的危機也就解除了。”
威爾遜問道,“東大第一次出兵的條件是,莫斯科將濱海邊疆區歸還東大,如果第二次出兵的條件是歸還庫頁島呢?”
聞,貝希和伍德的神情都變得極為嚴肅。
如果庫頁島歸還東大,那么整個日本列島就在東大的半包圍當中了。
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好處,從地理位置上看,在東亞這邊,如果庫頁島歸還給了東大,那么美國和蘇聯之間,就有了一道緩沖地帶。
這對美國的世界部署戰略是有好處的。
壞處也是看得見的。
一個強大的東大,不是美國愿意看到的。
問題在于,美國參戰的話,一定會有巨大傷亡,他們在東亞的軍事-->>基地一定會有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