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勞動節。
來自南港造船廠的焊工王洪達,和工友從大巴車上下來,抬頭看著眼前宏偉的船廠大門。
原來的名字“達爾扎沃德造船廠”還掛在那里,但這里已經更名為海軍遼東造船廠,位置就在海參崴港邊上。
這里原是太平洋艦隊的核心修造基地,具備大型航母的大修能力,具備建造萬噸級戰艦的能力,技術實力很雄厚。
王洪達今年二十八歲,卻已經是七級焊工了,他是南港造船廠新一代技術工人里的佼佼者,同期工人,他的技術級別最高。
當前東大實行的是八級工制度,八級為最高,通常要達到八級水平,年紀大多超過四十歲了。
可見王洪達的技術之過硬。
他本身是負責航母鋼板焊接的,不過,因為遼東這邊急需支援,廠里組織了一批技術工人前來,這里面就有他的小組。
幾個老毛子連忙把工人分成若干個小組,隨即以小組為單位,再次登車駛入船廠。
船廠面積非常非常大,這一批工人按照任務模塊分開去,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王洪達這個焊接小組肩負重任,負責焊接垂發系統的內部結構,這可不是一般焊工能做到的。
到了宿舍安頓下來之后,王洪達立即拿出廠里發的技術指導手冊看了起來。
好學是他的秉性。
他這個焊接小組六個人,王洪達是組長,住一個套間,外面兩邊放著六張床,中間擺了兩張辦公桌,里面是洗漱間和廁所,還有一個晾衣服的陽臺。
這種待遇對標南港造船廠了。
國內很多造船廠的工人宿舍樓都是公用廁所、開水房,唯有南港造船廠在工人待遇這塊是走在最前面的。
徒弟孫德勝燒了開水拿出茶葉泡了茶,給每人的茶缸倒上,然后湊過來問,“師父,廠里說的分段式造船法是什么意思,我看半天也沒看明白。”
其他幾個人也湊了過來,好奇地豎起了耳朵。
王洪達便說道,“分段式造船法是李干處長提出來的新造船法。”
李干的名字在南港造船廠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工人們的所有待遇,都是李干爭取來的。
比如大幅提高工人工資,完善工人的生活保障,單單是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這一塊,就讓工人們迸發出最強烈的工作熱情。
職工醫療教育全免費,職工家屬、子女醫療半免,職工子女教育全免。
而且施行的是績效工資制度,只要你有本事,收入比廠長高一點也不夸張。
王洪達去年評了一個技術標兵,光是年終獎金就拿了足足3萬塊!
這筆錢,能夠在南港地區第一個商業地產小區里買一套100平米的住宅。
王洪達說,“我們現在造船,是在干船塢里鋪設龍骨,然后堆積木一樣把船造出來。”
“所以,有多少干船塢就能造多少條船,造船廠的產能是由干船塢決定的。”
“分段式造船法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突破了干船塢的限制。”
“先在陸地上建造分段,同時在干船塢鋪設龍骨,兩邊同時推進,然后再把這些分段運送干船塢進行焊接。”
“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干船塢的周轉率,以前需要用干船塢12個月才能建造一條船,現在只需要3個月就能建造一條,效率提高了四倍!”
“比方說,遼東造船廠有一個萬噸級的干船塢,以前12個月能建造一條052b驅逐艦,現在12個月能建造4條。”
“我們過來支援,就是幫助遼東造船廠采取分段式造船法,批量建造052b驅逐艦。上面要求全國造船廠要在12個月里建造12條,生產壓力非常大。”
工友們頻頻點頭。
孫德勝說,“師父,這么說,分段式造船法的關鍵在于焊接。”
王洪達欣慰地笑著點頭,“沒錯,焊接工藝非常重要。”
分段式造船法的方式就是把各個組件造出來,然后堆積木一樣通過焊接組合起來,結構強度基本上由焊接工藝決定。
一周前,王洪達小組攻克了焊接工藝技術,意味著,分段式造船法可以投入使用了。
他們這個小組過來,擔負的就是培訓遼東海軍造船廠焊接工人的任務。
東大的工業潛能已經完全爆發了。
上游工廠生產的材料、部件,源源不斷地集中到下游工廠,繼而完成總裝,測試,交付,效率是平時的10倍以上。
此時,李干正在3號船塢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