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謹心里清楚,僅僅依靠加固堤壩,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黃河水患問題,還必須從源頭上入手。
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蕭謹發現黃河中上游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極為嚴重,這是導致下游泥沙淤積、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即使加固了堤壩,也難以長久地抵御洪水的侵襲。
有鑒于此,蕭謹當機立斷,下令黃河中上游的各個州縣,廣泛種植林木。
他深知林木具有強大的固土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泥沙的下泄。
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緩解下游的泥沙淤積問題,還能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這項政策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朝中不少官員對其表示反對,認為這是一項耗費巨大且收效甚微的工程。
蕭謹與鄭渭提出的“分流導滯,固本清源”的治河方略,在朝堂之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反對之聲并非空穴來風,其理由具體而尖銳,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
一、耗資巨大,動搖國本
這是最為關鍵且極具說服力的反對理由。
戶部尚書率先發難,只見他面色凝重,手捧一本厚厚的賬本,如捧著千斤重擔一般,痛心疾首地向眾人陳述道:“丞相所提之策,據初步估算,所需耗費之銀兩竟高達八百萬兩以上啊!諸位大人,這還僅僅只是初步估算而已啊!如此浩大的工程,歷經數年之久,其間所需的后續投入恐怕更是難以估量啊!
而今,國庫歲入雖尚算穩定,然邊關軍費、各地官俸以及皇室用度等,無一不是依賴于此啊!若是將半壁國庫都傾注于這一場戰役之中,那么一旦北方有警,或者南方遭遇災荒,朝廷屆時必將陷入無錢糧可用的窘境啊!此舉無異于剜肉補瘡,實乃動搖國本之舉啊,微臣萬死也不敢附議啊!”
他的話音未落,朝堂之上便已是一片嘩然。眾多官員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皆認為此舉實乃不計后果的一場豪賭,風險實在太大,斷不可行。
二、勞役繁重,恐激民變
工部有官員站出來質疑道:“丞相大人,這治河工程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要知道,治理河道需要征發數十萬的民夫,而且耗時數年之久。
如今百姓們才剛剛得到一些喘息的機會,如果再興起這樣的大工程,強行征召壯丁們離開家鄉,到那苦寒水險的地方去服役,其中的艱辛程度簡直難以想象啊!”
這位官員越說越激動,他接著說道:“更可怕的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一些不當的處置,比如克扣工錢、虐待民夫等等,恐怕就會重蹈前朝的覆轍,激起民變啊!
到那個時候,河患還沒有平息,國內卻又發生了內亂,國家豈不是要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了嗎?”
為了增強說服力,這些官員們還列舉了歷史上一些因為大興土木而導致民怨沸騰、王朝傾頹的例子,以此來證明這樣做的風險實在是太高了。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