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公再次點頭,道:“老奴知曉,定會照夫人所去做。”
李寶兒滿意地點點頭,然后轉身離去,留下王公公站在床邊,若有所思地看著手中的瓷瓶。
窗外,驟雨初歇,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泥土氣息。
檐角懸著的銅風鈴,在微風的吹拂下,叮當作響,清脆悅耳。這聲音,仿佛是大自然對李寶兒醫術的一種回應,恰應了“歲木太過,風氣流行”之象。。
在獨孤明的父皇生病期間,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種緊張而微妙的氛圍中。
獨孤明深知此時國家需要穩定和變革,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挑起了整頓朝綱、推行改革新政的重擔。
獨孤明首先對朝廷官員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
他仔細審查了每個人的政績和品行,毫不留情地剔除了那些貪污腐敗、無能之輩。
這一舉動雖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但卻讓朝堂風氣為之一振,許多有才能的官員也因此得到了重用。
與此同時,獨孤明開始著手改革行政制度。他借鑒了一些先進的理念和方法,簡化了繁瑣的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
他還大力推行科舉制度,選拔出更多有真才實學的人才進入官場,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這個過程中,獨孤明與蕭謹密切配合。蕭謹是一位才華橫溢、正直廉潔的官員,他對獨孤明的改革舉措深表贊同,并積極協助他推行各項改革措施。
兩人在朝堂上配合默契,一個負責決策,一個負責執行,共同為國家的繁榮而努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獨孤明和蕭謹的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朝廷的運轉更加順暢,官員們的工作積極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家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逐漸走向了繁榮昌盛的道路。
獨孤明緩緩展開那份邊關急報,玉冠上的垂旒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搖曳,在奏折上投下細碎的陰影。
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仿佛一座搖搖欲墜的危塔,其中三公九卿的奏章更是占據了大半。
他的目光掃過那些奏章,其中一份引起了他的特別關注――隴西軍餉案竟然牽扯出了戶部侍郎!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軍餉對于邊關的穩定至關重要,而戶部侍郎作為掌管財政的要員,其職責之重不而喻。
不僅如此,江南漕運使的位置已經空懸了三個月,這無疑給江南地區的物資運輸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獨孤明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忖著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他隨手拈起一枚白玉棋子,輕輕地落在輿圖沙盤上。
這看似隨意的一落,實則是對北境將領的一種無聲敲打。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那些將領們明白他對邊關事務的關注和重視。
當夜,更簍子的聲音在寂靜的宮殿中回蕩。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