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獨孤明,朕之嫡長子,自幼聰慧,仁厚善良,深得朕心。朕相信,在太子的監國之下,國家必能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朕希望太子獨孤明能秉持公正之心,處理國事,不可偏私。
同時,也要虛心納諫,廣開路,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若有重大決策,需與眾大臣商議后再行定奪。
朕在此期間,將遠離朝堂,專心休養。但朕心系大周,若有緊急之事,可隨時傳朕回宮。
欽此!
寅時三刻,萬籟俱寂,李寶兒端坐在燭光下,她的指尖輕輕搭在獨孤帝的腕間,屏息凝神,感受著那微弱的脈搏跳動。
經過一番仔細的診斷,她心中已然有了數:這是丙午年火運過盛所引發的相火妄動之癥。
李寶兒迅速展開《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圖,這張圖是她研究氣運變化的重要工具。她的目光落在圖中的五運和六氣上,仔細觀察著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變化規律。
經過一番研究,李寶兒發現今年的氣運確實有些特別。今年是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這意味著天地之間的火氣較旺,而風木之氣相對較弱。
李寶兒的眉頭微微皺起,她意識到這種氣運變化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她想到了獨孤帝,其肝脈弦急如刃,這正與今年的氣運相符。
“當以咸寒制其火,酸甘化其陰。”李寶兒心中默念著治療原則,這是她根據氣運變化和患者的脈象所總結出來的。
咸寒之藥可以克制火氣,而酸甘之藥則能夠滋養陰氣,使人體的陰陽平衡得到恢復。
李寶兒毫不猶豫地拿起筆,在處方箋上寫下了玄武湯的方子。這是一個經典的方劑,其中的藥物配伍正符合她心中的治療原則。
她相信,只要患者按照這個方子服藥,一定能夠緩解癥狀,恢復健康。
然而,她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了烏梅和白芍各三錢。這兩味藥,一酸一甘,正符合“酸甘化陰”的原則,可以滋養患者體內的陰氣。
寫好方子后,李寶兒并沒有立刻放下筆,而是在處方的邊緣用朱筆標注了一行小字:“辰時服藥,借天時水氣。”
她深知,藥物的療效不僅取決于藥物本身的性質,還與服藥的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辰時,正是一天中水氣最盛的時候,此時服藥,可以借助天時的力量,更好地發揮藥效。
李寶兒站在獨孤帝的床邊,小心翼翼地將一個精致的瓷瓶遞給王公公,輕聲說道:“王公公,這瓶藥是專門為陛下調制的,每日需在早膳后用溫水送服,每次一粒,不可多服。”
王公公接過瓷瓶,仔細端詳著,點頭應道:“老奴記下了,夫人放心。”
李寶兒接著囑咐道:“這藥乃是珍貴之物,需妥善保存,不可受潮或見光,否則藥效會大打折扣。”
王公公連忙將瓷瓶放入懷中,保證道:“夫人放心,老奴定會小心保管。”
李寶兒又想了想,補充道:“還有,陛下服藥后,需靜坐片刻,待藥氣運行周身之后,方可起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