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是亦菲打來的,葉雨澤剛接起來,就聽見亦菲焦急的聲音傳來:“爸,您和楊叔能不能盡快回軍墾城一趟?出大事了!”
葉雨澤心里“咯噔”一下。亦菲性格沉穩,執掌軍墾城以來更是歷練得山崩于前而不變色,能讓她用這種語氣說話,絕不是小事。他立刻按下免提,讓楊革勇也能聽到。
“別急,慢慢說,出什么事了?”葉雨澤沉聲問道。
“是我們新能源項目的核心材料,超導儲能線圈需要的特殊低溫絕緣材料,‘冰川之心’,”亦菲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和焦慮。
“唯一的供應商,歐洲的克洛諾斯材料集團,突然單方面撕毀了長期供貨協議,停止了一切供貨和技術支持!”
“什么?!”葉雨澤和楊革勇同時驚呼。他們深知“冰川之心”材料的重要性。
軍墾城的新能源體系,尤其是大型聚變反應堆的平穩輸出和電網調峰,極度依賴基于這種材料建造的超導儲能裝置。
這種材料性能極端特異,能在超低溫下保持極佳絕緣性且性質穩定,短期內根本無法替代。
一旦庫存耗盡,整個軍墾城乃至部分戰士新能源集團重點項目的能源供應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研究停滯。
“理由呢?他們瘋了嗎?違約金可是天價!”楊革勇吼道。
“對方寧愿支付天價違約金!”
亦菲語氣凝重,“我們初步判斷,這絕非商業行為。背后很可能有非商業力量的干預和施壓,是針對我們整個產業鏈的精準打擊。而且,他們似乎算準了我們的庫存和替代品研發進度,時間卡得非常致命。”
葉雨澤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立刻聯想到了非洲的局面。索盟的崛起,希望草技術的推廣,必然觸動了某些老牌勢力的奶酪。
他們無法在非洲正面擊垮葉柔,就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兄弟公司的軟肋進行攻擊,試圖釜底抽薪。軍墾城的新能源產業,正是兄弟公司乃至整個后方支撐體系的動力核心之一。
“我們庫存還能撐多久?替代研發呢?”葉雨澤迅速追問。
“全力保障核心項目的前提下,最多三個月!替代材料‘昆侖玉髓’的實驗室合成雖然成功了,但距離規模化、穩定化工業生產還有至少半年的技術壁壘需要攻克,成本也高得嚇人。”亦菲回答。
“三個月……”葉雨澤沉吟片刻,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好,我知道了。我和你楊叔馬上回去。”
“通知所有相關技術負責人,準備開會。另外,啟動一切備用渠道,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可能的替代貨源或者二手庫存,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能為我們爭取時間。”
“明白,爸,你們盡快!”
掛斷電話,餐廳里的氣氛瞬間凝重起來。麻辣香鍋的香氣似乎都淡了幾分。
“媽的!玩陰的是吧?”楊革勇一拍桌子,碗筷都跳了一下,“肯定是那幫見不得咱們好的龜孫子!正面剛不過,就耍這種手段!”
李明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他雖然不完全了解細節,但也明白這絕對是關系到集團命脈的大事。
葉雨澤站起身,眼神冷靜得可怕:“老楊,發火沒用。這是戰爭,商業和科技戰爭。人家出招了,我們接著就是。回軍墾城!”
他又看向李明:“李明,農場和這邊的事情你先多費心。尤其是希望草相關的研究和數據,不能停。非洲那邊也需要持續支持。”
“葉總放心,我一定盡全力!”李明立刻保證。
葉雨澤和楊革勇幾乎是立刻動身,私人飛機直飛國內。
一路上,兩人都在通過衛星電話與軍墾城、非洲以及歐洲的一些隱秘信息渠道保持溝通,試圖拼湊出更完整的圖景。
情況比想象的更糟。克洛諾斯集團的態度極其強硬,完全拒絕談判。歐洲某些官方層面也流露出曖昧的態度,暗示這是“企業的自主商業行為”。
同時,軍墾城的技術團隊反饋,“昆侖玉髓”的工業化量產遇到了幾個關鍵的技術瓶頸,涉及復雜的納米級晶格控制和超純材料制備,短時間內突破的希望渺茫。
對手這一刀,又準又狠。
飛機降落在軍墾城機場時,已是深夜。亦菲親自來接,還有王麗娜等戰士新能源公司的一幫人。臉上都帶著深深的愧疚……
若不是她們解決不了,也不會輪到亦菲這個一把手操心。
“爸,楊叔,情況不太好。技術團隊還在連夜攻關,但進展緩慢。全球范圍內的搜尋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批量替代品,零星的那點庫存杯水車薪。”亦菲匯報著最新情況。
“帶我們去實驗室。”葉雨澤沒有任何寒暄,直接下令。
軍墾城新能源核心實驗室,燈火通明。巨大的“昆侖玉髓”合成裝置如同復雜的金屬巨獸矗立著,屏幕上翻滾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和模擬曲線。
以倪老為首的技術團隊個個眉頭緊鎖。王楠楠和她的團隊都在忙碌著。
“葉總,楊總,”倪老看到他們,連忙走過來,指著屏幕上一處復雜的分子模擬圖。
“卡在這里了。我們無法在大型反應器中穩定控制晶體生長的取向和缺陷密度,批次良品率極低,而且性能波動很大,達不到‘冰川之心’的穩定標準。”
葉雨澤雖然不是材料學專家,但他有著頂尖工程師的直覺和對技術的深刻理解。他盯著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和結構圖,沉默不語。
楊革勇看得一頭霧水,急得直搓手:“倪老,你就說,還要啥?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設備買設備!砸鍋賣鐵也得搞出來!”
謝教授苦笑:“楊總,這不是錢和設備的問題,是基礎科學和工藝突破的問題,需要時間…”
“我們最缺的就是時間。”亦菲輕聲道。
實驗室里一片沉寂,只有設備運行的微弱嗡鳴聲。
突然,葉雨澤抬起頭,目光掃過眾人,問了一個看似不相干的問題:“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完全復制‘冰川之心’?”
所有人都是一愣。
王楠楠遲疑道:“因為…因為超導儲能線圈的設計就是基于‘冰川之心’的材料參數啊。改變材料,就意味著要重新設計整個線圈甚至部分系統,那工程量更大…”
“如果有一種材料,它不需要完全達到‘冰川之心’的所有參數,但能在某些關鍵指標上滿足要求,甚至通過新的結構設計來彌補其不足呢?”
葉雨澤緩緩道,他的思維再次跳出了常規的框架,“或者說,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路,不要總想著‘替代’,而是想著‘超越’或者‘繞過’?”
他走到一塊白板前,拿起筆:“我記得,早期超導研究有很多不同的技術路徑。‘冰川之心’代表的低溫超導絕緣材料是一條路,但高溫超導材料呢?雖然也需要特殊的絕緣和冷卻,但要求或許不同?”
“還有,我們是不是過于執著于單一大型儲能裝置了?能否設計分布式、模塊化的小型儲能單元,降低對單一材料極高性能的依賴?”
葉雨澤的話像一道閃電,劈開了實驗室里凝滯的空氣!
倪老猛地一拍腦袋:“對啊!我們鉆牛角尖了!總想著怎么仿制‘冰川之心’,怎么在別人的賽道上追上別人,為什么不想著換條賽道?”
“高溫超導近年來確實有進展!雖然整體系統可能更復雜,但絕緣材料的選擇或許會寬裕一些!而且模塊化設計……對!分散風險,甚至可以結合我們最新的智能電網技術進行優化調度!”
倪老對于這些本來是個外行,他一個搞芯片的,對于材料本來一無所知。
不過如今的軍墾研究所是個大雜燴,王楠楠的研發團隊也隸屬研究所,所以他也不得不開始研究。
一席話讓整個技術團隊仿佛被注入了強心劑,立刻圍繞葉雨澤提出的新思路激烈討論起來。新的模擬計算開始,不同的材料數據庫被重新調取、篩選、比對。
“葉總,你這思路太關鍵了!”王楠楠眼中重新燃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