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舊的利益集團、被邊緣化的部族勢力、以及外部干預力量,始終在尋找機會。
在里桑地區,一個失去權力的前酋長之子,不甘心家族衰落,秘密勾結境外勢力,試圖在原里桑境內制造騷亂。
他們煽動部分民眾,聲稱索盟的政策破壞了傳統,掠奪了資源。
然而,他們的計劃早已在楊三情報部門的監控之下。
就在他們準備發動襲擊,焚燒一所新學校的前夜,楊三的特種部隊如同神兵天降,精準地逮捕了所有核心成員,繳獲了大量武器和煽動性材料。
行動干凈利落,未傷及無辜。隨后,聯盟媒體迅速公布了事件真相,展示了繳獲的證據,并將此次事件定義為“一小撮被外國收買的叛國者破壞和平發展的陰謀”。
輿論一邊倒地支持聯盟政府,那位前酋長之子甚至被自己部族的多數人唾棄。一場潛在的內亂被扼殺在萌芽狀態,聯盟的掌控力反而得到了加強。
基貝拉港的整合也遇到了麻煩。一家原本控制著港口大部分業務的三色國航運公司,不愿接受聯盟的新管理和稅收政策,試圖煽動碼頭工人罷工,并以其影響力游說歐洲國家向索盟施壓。
葉眉的處理方式既強硬又巧妙。她首先命令楊三的海岸警衛隊,以“安全檢查”為名,暫時扣留了該公司幾艘涉嫌文件不齊的船只,造成其巨大經濟損失。
同時,兄弟投資控股的一家新加坡航運公司迅速介入,以更高的工資招募工人,并承諾遵守聯盟的所有法規,很快恢復了港口的正常運行。
在國際上,葉柔親自出面,向相關歐洲國家出示了那家三色國公司試圖行賄聯盟官員、偷漏稅款的證據,并強調聯盟歡迎所有守法企業公平競爭。
證據確鑿,歐洲國家無奈收聲。三色國公司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灰溜溜地接受了新條件,其市場份額被大幅壓縮。
在初步完成內部整合后,葉柔決定將戰略提升到新的高度。
她不再滿足于領土的擴張,而是要構建一個以索盟為核心的區域經濟和政治體系。
在一個由索盟主導舉辦的區域性首腦會議上,葉柔提出了建立“非洲之角經濟共同體”的倡議。倡議內容包括:
?關稅同盟:成員國之間逐步取消關稅,對外實行統一關稅。
?自由貿易區:推動貨物、服務、資本和人員的自由流動。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由兄弟投資牽頭,建設連接各國的重要交通、能源和通信網絡。
?共同安全機制:建立情報共享和聯合反恐機制,共同維護地區穩定。
這個倡議對那些尚未加入索盟但經濟上與其聯系日益緊密的小國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它們看到了阿丹北部、里桑部分地區并入后獲得的發展紅利,開始認真考慮通過加入共同體來分享好處,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被“融合”。
這實質上是一種更高級、形式更溫和的“擴張”。它用經濟紐帶和共同利益,編織一張巨大的網絡,將周邊國家自然地吸附在索盟周圍。
軍事威懾退居幕后,成為了保障這一經濟戰略順利實施的最終手段。
世界的另一端,葉雨澤和楊革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呼應著非洲的行動。
希望草在加州的種植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開始在米國西南部的干旱地區推廣。
米國農業部的合作日益深入。這為葉柔在國際上提供了極大的底氣――
世界上最發達的農業強國都在引進的技術,誰還能指責它是“入侵物種”或“落后技術”?
那幾個曾經試圖竊取希望草技術的商業間諜,果然如楊革勇所料,花費巨資和大量時間研究那根本不存在的“特殊肥料”,最終一無所獲,成了業界的笑柄。
而加州農場的“非洲農業體驗區”更加火爆,捐款和支持非洲發展的人群日益擴大,無形中為索盟贏得了西方民間的好感。
葉雨澤和葉柔定期視頻通話,交換信息,分析局勢。父親的經驗和全球視野,依然是女兒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吞并周邊小國的行動暫告一段落,索盟的體量和影響力已然躍升為地區性強國。
葉眉忙著消化新領土和推行經濟共同體計劃,楊三的軍隊在整合后變得更加強大,他的情報網絡滲透得更深更廣。
葉柔則運籌帷幄,駕馭著這艘越來越大的航船。
他們成功地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領土和人口的顯著擴張。過程不乏驚險,但最終都化險為夷,甚至將挑戰轉化為了鞏固權力的機遇。
然而,棋盤變大了,對手也更加強大和狡猾。
三色國在吉布提的軍事基地問題雖然被暫時擱置,但絕不會甘心失敗。
更多區域外的大國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崛起的非洲之角聯盟,有的試圖合作,有的則充滿警惕甚至敵意。
“融冰”計劃成功了,但融化的冰水匯入了更廣闊也更深不可測的海洋。
葉柔站在重新繪制的地圖前,她知道,真正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博弈,將在更宏大的舞臺、更復雜的規則下進行。她和她的伙伴們,已經準備好了。
阿丹國北部,曾經是一片令人絕望的灰黃。老牧人哈桑?阿卜迪勒裹著破舊的羊毛毯,望著眼前稀疏的草場和骨瘦如柴的山羊,眼里是經年累月的麻木。
他的兒子穆罕默德幾年前去了南方的城市打工,音訊漸無,只剩下他和老伴守著祖傳的牧場,艱難求生。
改變來得悄無聲息。先是幾個穿著索盟農業部門制服的技術人員來到村里,帶著一種叫做“希望草”的種子,免費發放,還教大家如何種植。
哈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劃出一小塊地試種。奇跡發生了。雨季過后,那片土地竟然冒出了前所未有的、茂密而富有生命力的綠色。
希望草不僅長得快,耐啃食,而且他的羊群異常愛吃。
幾個月后,哈桑的羊群明顯壯實起來,產奶量也增加了。更讓他驚喜的是,一支來自索盟的畜牧合作社車隊開進了村子,以公道的價格直接收購鮮奶和羊羔。
哈桑拿到了遠比過去賣給阿丹中間商要多得多的錢。他用第一筆錢給老伴買了條新頭巾,給自己換了雙結實的靴子。
一天,村里來了幾個索盟的教育官員,宣傳新辦的學校。
哈桑心里一動,想起了杳無音信的兒子,也許孫子輩能有不同的命運?
他一家家去游說,讓村里適齡的孩子都去上學。
學校是新建的,寬敞明亮,孩子們還能吃到一頓免費的營養午餐。朗朗的讀書聲第一次取代了荒野的風聲,成為村里最動聽的旋律。
然而,融合并非沒有波瀾。阿丹政府軍的小股部隊曾試圖過來征稅并驅趕索盟人員,與巡邏的索盟邊防軍發生了對峙。
哈桑和村民們第一次沒有躲起來,而是自發地拿起牧羊杖和簡陋的武器,站在了索盟技術人員和士兵的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