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的時候,菜肴極為豐盛。
雞肉鵝肉魚肉紅燜肉、韭菜花菜包菜涼拌菜。
雞這回沒有再像以往那樣做白切,而是用來清蒸。
主要是蘇月清不擅長做雞,把握不準火候。
白切雞是很講究火候的,要想做出“肉熟骨不熟,肉不帶血,骨中見紅”的白切雞,要精準的把控水溫與時間。
雞要浸入微沸的水中,絕不能完全翻滾的水,而是一種似開未開、表面微微涌動如魚吐泡的狀態。
雞入沸水后,還要精準計算時間。
時間太短,雞肉不熟,吃了容易一瀉千里,拉到天荒地老,像葉梓前兩天那樣。
時間太長,就會過熟而失去肉質鮮嫩的口感,變得又柴又韌,白瞎了一只家養的好雞。
這個時間,蘇月清感覺實在難以把控,因為小的雞煮半個小時就會過老,大的卻是煮四十分鐘還不熟。
至于清蒸就沒那么多煩惱了!
把雞肉剁成塊,放些香菇和蟲草花,加些調味料攪拌均勻,然后上鍋往死里蒸就是了。
至于做鵝,蘇月清明顯是一把好手。
這次她也沒有再像北方人那樣整鐵鍋燉大鵝,而是做正宗的廣式碌鵝。
廣式碌鵝也很講究的,但關鍵不是火候,而是耐心。
首先鍋中倒入足量花生油,加至六成熱,然后將鵝輕放入鍋,以小火耐心的翻滾碌制。
直至鵝皮呈現出誘人的金黃色澤,油脂緩緩滲出,散發出焦香了,便可以將鵝取出。
隨后重新起鍋燒油,放入姜片小火煸炒,加入蒜瓣爆香,再接著把腐乳、生抽、老抽、冰糖、豆豉、花雕酒等精心調配而成的醬汁倒入鍋中,攪拌均勻后煮沸。
這就放入先前碌好的鵝,再添加適量清水,水位控制在鵝身的三分之二左右的地方。
煮開后轉為中小火,用勺子將醬汁反復澆淋在鵝身上,讓鵝肉盡情吸收醬汁的醇厚風味。
大約二十多分鐘后,將鵝翻面,繼續碌制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