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給點顏色,他們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這不正是說明他們心里有鬼嗎?
回味著今天的種種,朱元璋愈發高興。
嗯,胡惟庸這辦法確實不錯。
既展示了大明的實力,又不留話柄,一切盡在不中,實在高明!
以后再有這樣的機會,說不定還得再用一次!
此刻的朱元璋,早已沒有了殿上的威嚴,一副心滿意足的模樣。
他捧著碗,斜著眼瞄著下方,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著飯菜,心里卻在盤算著。
這些使臣中,誰會是完)
------------
宴席再盛,終有結束之時。
盡管朱元璋看得心滿意足,文臣武將們興致勃勃,宴會終究還是要散場。
今日心緒如過山車般起伏的使臣們,終于離場。
不過,他們此刻還不能休息。
他們必須趕緊寫一份詳盡而鄭重的奏報,快馬加鞭送回祖國。
今日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的決定,都是頭等大事,必須上報!
最重要的是,他們得勸誡國主,萬萬不可與大明為敵!
你們雖在國內,但我們還在明國。
大明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
但這規矩也得看心情啊。
若你們在背后跳得太歡,豈不是我們這些使臣首當其沖?
所以啊,你們務必老老實實!
皇宮。
使臣們和大多數朝臣離去后,胡大老爺慵懶地扭了扭腰,順便環視宮殿。
喲!
有意思啊!
眼下坐在這的,正是大明真正的統治核心。
朱元璋、李善長、楊憲、劉伯溫、六部尚書……
可以說,只要這些人共同做出一個決定,大明便會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因為這些人,正是當下大明皇帝朱元璋真正行使權力的延伸。
朱元璋本就性格強勢,此刻在座的又都是他的親信,他自然無需掩飾。
他毫不避諱地稱贊著胡大老爺。
“惟庸!好一個惟庸啊!”
“哈哈哈,你這辦法果然妙!”
“咱們這些人里,就屬你能想出這樣的主意!”
“哈哈哈,雖然沒有一句威脅的話,但字里行間都在傳達我大明的態度!”
“好啊!”
“看看那些番邦使臣戰戰兢兢的樣子,咱心里真是痛快!”
胡惟庸聽到朱元璋的夸獎,也沒有故作謙虛。
在朝堂上,他或許會謙遜幾句,但在這里都是自己人,何必裝模作樣?
于是,胡大老爺也爽朗一笑。
“嘿嘿,臣覺得,咱大明就是要讓他們敬畏,而不是讓他們惦記!”
“要是他們沒稱臣時惦記咱,稱臣了還惦記咱大明,那這稱臣還有什么意義?”
“所以啊,該敲打就得敲打,還得下重手,讓他們好好清醒清醒!”
胡惟庸這番話一出,朱元璋連連點頭。
沒錯沒錯!
朱元璋笑得合不攏嘴。
說實話,對于他這個出身農戶的人來說,他的價值觀一直非常樸實,甚至可以說是質樸。
那就是,做事總得為自家撈點好處。
他以前總覺得,番邦稱臣、納貢,自己也就掙點面子。
可如今看來,嗨,什么面子不面子的。
瞧瞧惟庸這辦法,面子里子都有了,多好。
聽著朱元璋與胡惟庸君臣之間的融洽交談,以及朱元璋毫不掩飾的盛贊,一旁的李善長嫉妒得臉色都有些扭曲了。
他不得不趕緊低下頭,以免自己的表情被其他人看到。
畢竟,他再怎么心里不舒服,也不能表現在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