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番話卻清晰地揭示了今日的目的。
咱便是來的!
你們且仔細看著!
胡惟庸嘴角微揚,心想老朱這次是真動了狠心。
平日在外人面前少用的“咱”字今日一概不見,滿口“朕”字,顯得格外鄭重。
朱元璋話音剛落,一旁的宋利向前一步,高聲喝道:“式,起!”
鼓聲頓時如悶雷般響起,震耳欲聾。
城墻之下,徐達身著暗銀鎧甲,手持宣花大斧,率領一隊精銳騎兵,以二十人為一排,整整齊齊踏著鼓點而來。
這群騎兵,身形魁梧,鎧甲嚴實,披風鮮紅。
雖只有四百人,卻與徐達一道,步伐整齊,絲毫不亂。
四百零一人,沒有一絲雜音。
胡惟庸看著眼前景象,心中陶醉,故意高聲“好心”解釋道:
“走在最前方,向陛下致意的,正是我大明魏國公徐達徐天德!”
“天德自古追隨陛下左右,功勛卓著。”
“績,天德堪稱悍將,當之無愧的國公爵位。”
“當年陳友諒兵鋒何等銳利,還不是被天德正面擊潰?”
“張士誠又如何?元末雄霸一方,結果如何?”
“陛下命天德為將,率二十萬大軍,硬生生拿下張士誠!”
朝廷上下,無人不知,陜甘、嶺北、塞外的廣袤疆土,皆由天德鐵蹄踏破!
天德統兵打仗,講究的是剛猛直達,論起那些七繞八拐的計謀,他一概不聞不問,只認準一個道理:先砸一拳,后事自消!
故而,陛下對其盛贊有加,稱其為大明完)
------------
火銃!
瞧見新到的部隊肩扛黑黢黢的鐵管,大步踏來,胡惟庸內心頓時激蕩不已。
咱中原王朝的正統火器營啊,終于登場了!
實則,中原王朝在熱武器的運用上從未落后他人。
早在元朝,火器便已出現在戰場之上。
然而,黃金家族及他們的子民受游牧傳統之束縛,抑或是骨子里的傲慢,始終堅信手中彎刀與弓箭的威能。
再加上火器這東西,本就是漢人中的能工巧匠所發明造就。
因此,在元朝時期,火器雖然已經開始在軍事中發揮作用,但其發展并不算迅猛。
然而,到了元末各路義軍爭奪天下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尤其是朱元璋這一支軍隊,對火器的鐘愛顯而易見。
無論是單人使用的火銃,還是攻城掠地的火炮,朱元璋都極為青睞。
每一次一炮轟塌城墻的景象,都讓朱元璋欣喜不已。
正是因為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對火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明建國后,對火器的重視程度自然非同一般。
如今迎面而來的這支火銃隊,正是大明軍隊中的正規部隊。
他們不僅僅會放槍!
實際上,他們的近身搏斗同樣嫻熟。
不過,眼下并非是為了吹噓士兵們在近身戰中的精湛技藝。
能夠砍殺,那并不值得特別炫耀。
即便是那些小國,也總能湊出幾百個能打能殺的人。
因此,若僅僅談論這一點,真不足以震懾他們。
這也是為什么之前的騎兵、步兵兩個方陣經過時,胡惟庸只介紹了領兵的大將。
士兵們的表現并無太多可說的。
或許在這些外邦眼中,大明若沒有如此精銳的騎兵、步兵,那才是不正常的。
但吹捧領兵大將就不同了。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句古話,不僅大明人熟知,那些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人也沒有不知道的。
他們太清楚一位出色的猛將、無敵統帥對一支軍隊的提升有多大了。
然而,眼下的火銃隊,就不能再-->>吹捧領兵的將軍了。
“諸位,你們現在所見的,正是我大明的火銃隊!”
“對于大明軍隊而,火銃以及其他火器,乃是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