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青燈寺。
現實永遠會以骨感的姿態面對世人,當聞潮生與阿水相繼從三名五境的強者那里取經結束后,他們依舊被攔在了這道天塹的外面。
五境不在四境之外,就在四境之中。
這道理很簡單,可落實到了實處呢?
怎樣才算是四境之中?
通幽一境,到底通向的何處?
阿水起初興致勃勃說要閉關,三天之后出關,跟聞潮生說山上酒喝完了,要去鎮子上買酒。
至于聞潮生,他似乎要比阿水更為苦惱,因為阿水的修行方式是世間大流方式,與聞潮生這種「階躍式」修行不同,阿水對于境界的感知更為清晰與敏銳,能夠排查與注意到的地方更多,若說阿水是苦苦尋覓而不得結果的話,那么聞潮生就是壓根兒一頭霧水,毫無頭緒。
所以,阿水在閉關的這三天除了喝酒之外的確有很認真地在尋找五境的入口,而聞潮生則比較簡單了。
他只喝酒。
除此之外,就是教會慈心小和尚「不老泉」的吐納方式。
先前他開玩笑說「佛本是道」,而今似乎又在慈心的身上得到了驗證,對方先前數年的確聽法慧與青燈老和尚講了許多經文,自已也每日念經,而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行為,最后反倒成為了慈心修行「不老泉」時的底蘊。
他從聽聞潮生講解到入門,甚至速度要比聞潮生更快。
至于小和尚,他倒是清晰地感受到了身體的變化,從原本上山砍竹子會累得氣喘吁吁,要分好幾次砍完,到如今一次能做完所有事情,甚至忙碌一天之后只是覺得身體有微微的酸脹感,而且再也沒有在白天念經的時候打過瞌睡。
慈心很興奮,跟聞潮生說如果法慧師兄看見了他如今的樣子一定會很開心。
青燈老和尚走后,每天是慈心與其他小和尚輪次給院子里的那株紅梅澆水,因為阿水出去買酒,聞潮生便在翠竹峰上與慈心喝茶,他默默估算著日子,心想著等阿水買完酒回來之后應該足夠撐到陳錦秀遣人來送情報與美酒了。
慈心小和尚正式進入修行的大門之后,聞潮生與他說未來等他修行成熟,可以將「不老泉」傳給其他的寺里僧人,慈心對于修行的事情很感興趣,問東問西,問聞潮生與阿水是不是江湖上名動一方的大俠,因為厭倦了世俗紛爭,所以來青燈寺歸隱。
他還記得,當初聞潮生與阿水來的時候均身受重傷,想來必然經歷過一場極為殘酷的大戰,而二人又不是壞人,更不是惹是生非之人,慈心腦海里便忍不住腦補起了聞潮生二人路見不平,與江湖上惡名昭著的人物大戰三天三夜,最終幫助百姓澆滅惡人,最后歸隱。
但聞潮生很快斷絕了小和尚的幽幽念想:
“不是。”
“我跟阿水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
“她以前是軍人,但現在不是了。”
小和尚一聽阿水是軍人,本來黯淡的眸子又忽地亮了起來:
“水姑娘是將軍?”
聞潮生抿了口茶:
“沒那么厲害。”
慈心癟著嘴,似乎在傷神自已的幻想破滅。
但少年的熱情往往沒有由來,他很快又一次對聞潮生產生了濃郁的興趣:
“潮生大哥,你與水姑娘的武功是不是很高?”
聞潮生拿起茶壺,給小和尚杯中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