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村子聽說沈家村借糧給了劉家村,也紛紛派人上門。
但這一次,沈紅星和王衛國只能硬著心腸拒絕了。
沈家村不是開善堂的,剩下的糧食是全村人撐到秋收的底線,一粒都不能再動了。
日子一天天挨到了四月下旬,小麥終于黃了。
可天公不作美,開春雨水少,后頭又干旱,麥穗干癟,產量低得可憐。
大隊長孫連城也急得嘴上起了燎泡,他把大隊部儲備的兩萬斤糧食拿出來一半,按人頭借給各個村應急,反復叮囑一定要省著吃。
夏收結束,交完公糧,每家每戶分到手的,不過三四十斤麥子。
這點糧食,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
王衛國家里,沈青青看著分回來的兩小袋麥子,秀氣的眉頭緊緊蹙在一起。
“就分了這點麥子,這一大家子人,怎么夠吃到秋收啊。”
王衛國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
“沒事,有我呢。從明天起,咱們家也喝菜糊糊,把麥子省下來,留給爺爺和孩子們磨面吃。”
為了節省口糧,家家戶戶都開始用野菜和麩皮混著一點點糧食,煮成清湯寡水的糊糊度日。
往日里飄著飯菜香的村莊,如今只剩下淡淡的野菜苦澀味。
麥子收完,旱地里再也沒人種苞谷了。
在王衛國的極力建議下,沈家村和附近幾個村子,都將地里全部種上了紅薯。
這種高產、耐旱的作物,成了所有人最后的希望。
一個屬于紅薯的時代,就這么無奈地來臨了。
就在所有人都被饑餓的陰影壓得喘不過氣時,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從縣里傳了下來。
孫連城騎著自行車,一路飛奔到沈家村,人還沒到,聲音先到了:“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村民們從屋里探出頭,麻木的臉上帶著一絲疑惑。
孫連城跳下車,激動得滿臉通紅。
“上面下文件了!為了緩解饑荒,總不能看著咱們北方沿海城市的人餓死,決定……開海了!”
“開海了?”
“真的假的?”
院子里瞬間沸騰了!對于這些靠海吃海的村子來說,這三個字,就等于“有活路了”!
“千真萬確!”
孫連城喝了口水,繼續說道。
“上面還要派人下來,指導咱們造帶發動機的木船!咱們這邊靠著連山,木材不缺,各村可以自己組織砍樹造船!不靠山的,可以去林場買木頭!”
王衛國心中一動,這和他記憶中的軌跡完全吻合。
機會,終于來了!
“每個村,能分到五臺發動機!”
孫連城伸出五個手指,聲音都在顫抖。
“也就是說,每個村,能有五艘機動漁船!”
人都要餓死了,誰還管什么生態保護。求生的本能壓倒了一切。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天之內就飛遍了靠海的十里八鄉。
沉寂的村莊仿佛被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家家戶戶的男人都走了出來,眼里重新燃起了光。
造船!
造機動船!
連山大隊靠著山,木材不成問題,孫連城當即拍板,組織人手上山伐木。
沈家村的男人們更是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已經看到了滿載而歸的漁船。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