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九月,山里的天氣涼快了一些,就是時不時來些秋老虎。
如今的圣聯,那叫一個熱鬧。
不僅僅是圣械廷的旅舍爆滿,就連貞德堡和熱泉堡都是爆滿,叫旅舍行業的老板們吃了個爽。
街道上出現了大量外地的旅客,新奇地購買著圣聯本地的特色產品。
喜歡戲劇的,就前往劇院觀看圣聯特有的在帝國被禁的戲劇。
喜歡體育的,去郊外看圣聯足球或者晚上去看劍斗八角籠,有概率刷新元老。
而且不是在場外,是在場內。
在博覽會放出消息后,一個七月,周邊就跑來了上萬名旅客。
到了八月,受到奔馬之賭的影響,更是又來了上萬旅客。
前前后后,估計能有三萬多的來訪者。
可能在霍恩的地球老家的熱門景區,這個數量還是太小兒科。
但在帝國這個三萬人口都算城市的時代而,這已然是了不得的人流量了。
對于圣聯人而,更是把這次行動視為向外人展示圣聯繁華的窗口,極盡友善。
這讓不少本來對圣聯心存偏見的旅客都是眼前一亮。
寬敞的大街,整齊的房屋,干凈的路面,衣著整齊且有禮的人群。
還有眼花繚亂的商品,見所未見的龍血椒香料,圣聯獨有的蛛絲布衣裳,還有昂貴的自行車與新奇的水果罐頭。
尤其是那些住在圣械廷的,更是每天都有新發現,因為總有大徐盛和發明家在街頭整活。
什么陸行車飛行翼,機器馬發條貓,甚至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奇異生物與植物的博物館。
為了對外的宣傳,吸引資金和移民,霍恩給這些旅客一路亮了紅燈。
但這些人同樣帶來了大量外交問題和治安問題。
好在杜瓦隆經過多次歷練早已成長起來,外加這些旅客都不是流氓混混那種,反而多是體面人。
所以盡管增加大量旅客,圣聯的治安狀況反而沒怎么下降。
不過這還是引起了《冷泉堡時報》的酸溜溜的批評“幫外國人找失物倒是積極”。
就在圣械廷內分外熱鬧的時候,霍恩卻是沒有待在圣械廷,反而來到了郊外。
他面前的觀測臺是臨時搭建的木架結構,高8米左右,臺面鋪著厚木板,圍著半人高的欄桿,欄桿上掛著測試用的計時器和速度表。
踏著木梯,霍恩走上觀測臺,扶住欄桿,朝下方望去。
一條灰黑與深褐相間的鐵軌,從觀測臺向東北方向延伸。
一直到五里外的木牌處,那是這次測試的終點。
每段鐵軌都是三米左右的鍛鐵材質,表面被打磨得光滑。
接縫處用四顆鐵螺栓固定,鐵軌下方墊著松木枕木,顏色深褐。
至于枕木,是每隔0.6米鋪一根,枕木之間則填著碎石子與砂漿基座,以防鐵軌移位。
觀測臺下方的鐵軌上,則是今天測試的主角。
一頭猙獰的,帶著巨大齒輪的發條鋼鐵猛獸――機車“圣父之手三號”。
這機車車頭長6米,寬3.2米,高2.5米。
主體是深灰色的鍛鋼板,鋼板厚度半英寸,表面用鉚釘拼接。
每排鉚釘間隔相同,排列得整整齊齊。
車頭最前方是四分之三圓形的發條倉,直徑1.2米左右,外殼是精鋼材質。
發條倉側面有一根拉桿,從發條倉向后,延伸出兩根傳動軸,表面拋光。
站的遠一點,都能看到上面的齒輪齒痕,一直連接到機車的四個車輪。
車輪邊緣凸起,剛好能咬合鐵軌的凹槽。
至于發條機車側面,還有兩扇長方形的觀察窗,嵌著透明的厚玻璃。
車身上用白色漆料寫著“圣父之手二號”,下方還有一行小字“圣聯工業司1457年制”。
這種多鉚蒸鋼的氣息啊,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蓬勃噴出的蒸汽,只有巨大旋轉的發條匙。
不過那個發條匙實際不具備現實作用,只是用來反應發條倉內部情況和裝飾作用。
至于機車一側的空地上,停著測試的對手。
一輛輕型競速馬車,拉車的是四匹法蘭戰馬。
這馬車的車架是白楊木材質,經過烘干處理,重量比普通馬車輕三分之一。
車身沒有多余的裝飾,只有兩側的扶手,方便馭手抓握。
馭手雷蒙德算是圣聯最好的馬車夫之一,當年給急流市送過物資的老手了,更是賽馬場的常勝將軍。
此刻,他正彎腰檢查馬具,時不時抬手撫摸戰馬的脖子,動作熟練而輕柔。
只有望向那龐然大物時,臉上才會浮現出忌憚與蔑視的神情。
要是這玩意兒推廣開,他們這些馬車夫豈不是要沒飯吃了?
只是這玩意兒進步實在太快,前幾個月時間還被他遠遠甩在身后,這周就能平齊了。
“怎么樣?”聽到身后的腳步聲,霍恩頭都沒回地問道。
他不用回頭,從氣味與腳步聲就能知道是希洛芙。
狼女今天穿著淺灰色的帆布工裝外套,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潔白的手腕和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