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皇的諭令,真理庭很快就發力了。
霍恩向來都注重輿論陣地,由于時代和科技局限,他不可能做到后世那種控制力度。
但對于新聞學的理解,他絕對是走在了這個時代的前列線上。
就在法蘭萊亞等王國,用各種肉麻的誓強制愛國的時候,霍恩早就深知將政治宣傳隱藏在文藝娛樂作品之后的道理。
當初面包與馬戲被不少卡夏郡老僧侶批判收買民心,甚至很多拜圣父會內部成員都不理解。
可這項舉措,卻是現在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從救世軍時代的巡回劇團,到報紙,再到各個城鎮都有劇院。
跟他們直白說不要異種歧視,效果很差。
可看了戲劇后,只要被其中的劇情所感動,天然就會對異種歧視與超凡歧視者不滿。
在不少僧侶與學者看來,就是圣孫老愛搞一些不著調的政治作秀。
如今圣聯這情況,海晏河清,四方仰德,哪兒有歧視與分裂?
只有霍恩以及一些高級僧侶明白,正是因為有這些所謂的“政治作秀”,才沒有歧視與分裂。
那些學者屬于是倒果為因。
是非功過,只能留予后人評說了。
由于當年的“面包與馬戲”項目,給圣聯培養了濃厚的體育與戲劇氛圍。
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劇團以及一批成熟的劇作家。
也就是說,霍恩的想法是有基礎和現實土壤的。
只不過,冷泉堡的日報還是不冷不熱地發表著“寫一出戲劇,就能解決蟹黃堡大君的問題?”的評論。
這種雜音,圣聯其實是容許的。
如果堵塞耳路,就連其余有效可靠的批評都聽不到了。
對于這些雜音,霍恩是不在乎的。
他親自寫大綱,弗采娃作為一手編劇細化。
最終,經過真理庭的編劇以及簽約作家,成功寫出了《克里松與歐仁妮》的戲劇與小說。
其中小說的部分,分發給各大報紙,包括風車地《藝林》等報紙刊登。
至于戲劇的部分,圣聯的各大城市都是有劇院和劇團的,一些小鎮劇院和巡回劇團甚至能得到真理庭和圣理會的補貼。
所以很快《克里松與歐仁妮》便于圣聯各地上演,并迅速熱度爆棚。
有賴于各地兄弟會與契卡的存在,該劇很快也在帝國各地零星上演。
至于反響,在一開始的沉寂后,近來可以說是空前的熱烈。
先是《藝林》給出了高度評價,隨著將近半個月的冷寂,卻是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迎來了火山爆發式的傳播。
這個故事,霍恩可是拿出了前世窮小子富家女狗血劇的精髓。
首先是初遇不和的劇情。
貴族女子歐仁妮患病時日無多,因戰亂與護衛失散,跌下馬車而失憶。
第一次見面雙方因價值觀吵架,矮人克里松被追債毒打,歐仁妮美救英雄。
接著是相處升溫,大小姐歐仁妮體驗圣聯民情,克里松打工借錢給歐仁妮治病。
兩人假扮夫妻,互相扶持。
在圣聯精湛的醫術下,慢慢治好了教會給歐仁妮治了十幾年都沒好的病。
不僅宣揚了圣聯,還順道黑了一手教會。
期間就是經典的甜虐拉扯,先甜就得互相喜歡遮遮掩掩,甜的末尾放個誤會,進入虐的環節。
虐就是誤會中兩人互相嫉妒吃醋自卑,其中一人說出真心話或意識到了什么,解開誤會。
然后進入甜的環節。
是的,推進劇情全靠巧合誤會和解開誤會,為了誤會而誤會。
然后反復循環,放在霍恩當時的那個環境,這種老套路肯定要罵翻天了。
可在這個時代,這種套路不僅是全新反套路的,更是劇情成熟到極致后的。
美救英雄,假扮夫妻,甜虐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