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樂山與硫磺湖之間,還存在一個地方叫做焦土或煉獄。
有善功無信仰的人死后就生活在焦土,審判日時還能復活,就是沒法進入極樂山。
無善功有信仰的人死后則要在焦土中贖盡他的罪,然后登上極樂山。
至于無善功或有惡行且無信仰的人,則要先在焦土贖罪,然后被直接丟入硫磺湖(火獄),靈魂徹底湮滅,就連審判日到來都不會復活。
這一套說辭把經文粉刷的相當完美。
唯獨有一個問題,就是所有前后兩本《福音書》里,對極樂山的描述中都沒有焦土煉獄的存在。
于是支持煉獄派的教士開始了拿手好戲,試圖偽造經文古書來證明這一點。
然而反對煉獄派的教士也是偽造古書的好手,立刻揭發了另一派的行徑。
這個問題差點讓教會又一次分裂成兩派。
為了彌合這個分裂,強尼八世的下一任教宗蘭良七世為煉獄下了定性。
圣父創造的世界是完美的,不可能有錯誤,就算沒有焦土也會有別的,只是我們如此描述它為焦土而已。
也就是焦土存在有可能,但焦土存在有點不可能。
到了這個位置,看似都是在對焦土煉獄的贊揚肯定,可是下半部分卻是筆鋒一轉。
這套玩意兒運行了五百年都狀態良好,但在帝國歷10世紀初被玩壞了。
當時為了應對血戰或者叫血肉王庭的東侵圣戰,當時的教皇索尼六世宣布了販賣贖罪令的法令。
允許無善功的信徒,通過購買圣遺物、贖罪券來獲得焦土的免罰權。
所謂“圣風憑借錢,送我上西天”,“錢箱叮當一響,靈魂直上天國。”等諷刺詩都是從這來的。
至于理論依據,就是神圣的圣樹連接著每個信徒,所以善功可以共享。
僧侶行了那么多善功,早就夠上天國了,都溢出來了。
你有那么多,分點給大家很合理吧?
正好教皇大人需要在世俗保衛信仰,那么弄點先上天國帶動后上天國的,很合理吧?
我貴族一生作惡多端,不想死后受罰,那我買點贖罪券很合理吧?
那我貴族都能買贖罪券了,那豈不是只要我在平民身上榨出的錢多于我對平民犯下的罪,是不是意味著我可以為所欲為了呢?
既然如此,善功流向惡人,惡人為所欲為,還能免除受罰。
本來是鼓勵人們行善的,結果變成鼓勵人們作惡了。
眾所周知,做壞事斂財的速度比正經賺錢快的多。
那只要一個壞人做壞事斂財的速度超過他罪行的增長速度,不就能成大善人了?
先做壞事,然后洗白,這和黑幫有什么區別?
教皇宮是黑幫老巢嗎?焦土設置的意義何在?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贖罪券就是以善功為錨定物發行的貨幣,現在他顯然超發了啊。
經過計算,目前現存的圣遺物與贖罪券都夠所有信徒免罰上天國了。
善功再溢出,都是絕對不可能的。
那么一張贖罪券面額與能兌換的實際善功絕對是不符的。
但由于只有死后才能兌現,所以根本無法分辨。
那么買贖罪券的人,死后估計還是要受罰,被騙麻了啊。
綜上所述:
贖罪券就是在顛覆焦土設置的初衷,教皇擅自分配善功是對圣父的褻瀆,是要跪在福音書前謝罪的。
所以善功是不可出售與分配的!
“這,這這……”
西爾瓦尼克手邊的咖啡已然冷卻,報紙卻還在顫抖著。
霍恩作為教皇,炮轟贖罪券是什么意思?你自己不用嗎?
不對,好像還真沒用過。
但挖出這個成年老坑來,就不怕教會分裂嗎?
不對,好像已經分裂了。
此時旭日初升,西爾瓦尼克還沒站起,就聽到窗外傳來了陣陣吵架的嘈雜之聲。
至于內容,西爾瓦尼克隱隱約約聽到,好像就是與贖罪券相關。
聽著越來越激烈的爭吵聲,他已然意識到――
在大公會議開始之前,辯論早就已經提前開始了。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