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拉弗家中走出,幾名軍官士兵都待在院子里。
卡勒低著腦袋,幾名同伴拍著他的肩膀,相顧無。
屋子內是母親的大哭聲,是兒子的壓抑地低聲抽泣以及岔開腿坐在馬扎上拉洛爾的嘆息聲。
盡管軍團可以幫忙送骨灰,但大多數士兵的骨灰,往往是由他們的戰友送回家。
畢竟戰場上親兄弟般的交情,自然要送上最后一程。
“你回家吧,我們幾個都沒有家人,幫忙看著老拉弗家。”
一名當初在熊啃堡一同駐守的老弟兄捏著卡勒的肩膀:“你還是早點回家吧,你家里還有家人,再不回去,家里該著急了。”
卡勒本想留到老拉弗下葬的,但百戶區似乎要為戰死士兵開設集體葬禮,那得等到二三十天后。
他已離開家一年的時間,不知道為什么,此刻他分外地想家。
“那我回家一趟,報個平安就再回來。”卡勒猶豫半晌,才下了決定。
“去吧,去吧,這邊有我們看著呢。”
與戰友們告別,卡勒跨上當地巡游修士布萊森帶來的騾子,兩人一道朝著熱泉鎮行去。
來時的卡勒還沉浸在悲傷中,當回程時,他便感覺到了不對勁。
這山路怎么這么好走,都比他在碎石原的王國大道還要好走了。
馬蹄踏在堅硬而平整的路面上,甚至還有咚咚的回響。
感覺到卡勒的疑惑,布萊森騎著騾子笑道:“我們的路怎么樣?”
“很好的路,這是鄉修會那邊修的嗎?”
“我們自己修的,鄉修會處處要花錢,還要供一個新城熱泉鎮,哪兒有這錢?”
根據百戶區化南芒德郡的數據,整個南芒德郡總面積約在2萬平方公里左右。
其中可居住的地區,即山地河谷與森林盆地約有6000平方公里左右。
圣聯在冊的14萬人口絕大多數都聚集在這6000平方公里的宜居地區內,所以距離相對較近。
總計276個百戶區之間,直線平均距離在4公里左右,由于山地的地形因素,真正的路程大概在6-8公里之間。
“所以南芒德郡的修會長今年去圣械廷開完會后,就實行了一項政策,準確來說,這個政策在千河谷九個郡都在實施。”
“什么政策?”
布萊森笑著指了指路邊掛著的牌子,卡勒跟著看去,卻見上面寫著“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砍樹。”
按照修會長的說法,每個百戶區都要承擔一部分路段,差不多每個百戶區都是6到8公里左右。
“看著任務重,其實還好。”布萊森顯然是對這塊相當熟悉,“我們一共有6公里左右,預計三到四年完成。”
這還真不是布萊森在吹牛。
布萊森所在的安塞爾百戶區(包含阿德里安莊園),總人口在430人左右。
隨著士兵歸鄉和合并村落,這個人口數量還會再一次上升。
通過百戶區和兄弟會之類的農業互助組織,布萊森最多能動員100到150壯勞力(包含婦女)。
不過農閑時每日真正能夠投入道路主要修建的,大概在80人左右。
按照鄉修會的估算,每50到75天可以修建一公里鄉路。
一年兩三個月農閑,外加平時零零散散的時間,手腳麻利點兩公里不算太難。
況且有的路是相對完好的,不需要太過分的重建,只需要重修一下就行。
這一路走來,卡勒卻是能清晰看到村民們修路的幾個階段。
首先看到的,是最后完成的木板鋪設。
畢竟山區運送石料太困難,這防水的鐵木杉的木板正好拿來頂個兩三年。
兩名穿著粗麻坎肩的老村民,露出排骨胸,將5厘米厚的木板橫向排列在地面。
小孩子們提著木桶,將薯根漿糊、打成膠狀的史萊姆胞衣與石灰沙拌在一起,制成簡易石灰漿。
然后再拿著豬毛刷子,將灰白色的石灰漿刷在木板表面,并填入木板縫隙。
這是修路的最后一步。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十幾個肌肉輪廓鮮明的婦人,扒著藤筐,往腳踝深的路面傾倒砂礫。
幾個稍瘦弱婦人,就會用木刮板,將路面刮平,接著就是驢騾拉著石碾子摁實路面。
這些衣衫單薄、汗流浹背的婦人看到卡勒經過,不僅不驚慌,還朝著年輕的卡勒吹起了口哨。
“那個騎騾子的,我看到你看我了。”
“軍官弟弟,下來,姐姐送你羊奶喝。”
這可叫卡勒鬧了個大紅臉,趕緊催促著騾子加快腳步離開,只留下身后的嬉笑聲。
這山地女人是和平原不一樣啊。
擦了一把額頭的汗,卡勒還沒抬頭,便聽到了整齊的號子聲。
“咿!”
“呀!”
地面在微微震動。
八根繩索系在木錘上,繩索一端連在長木棍上。
古銅色肌肉的年輕男人們,像是打麥子般整齊抬起木棍,那巨大的木錘就升上半空。
他們再猛地放下,木錘便轟然砸落在地,將原先松散的黏土夯實。
四個大木錘輪番砸下,路基硬是砸沉下去一層。
在修路的最最前線,便是伐木工們在砍伐道路兩旁的鐵杉木,用來切割木板。
除此以外,他們還擔當著清除灌木與雜草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