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經過重整,從肯克鎮出發的兩支軍團,終于抵達了波爾塔莊園附近。
這里便是第三軍團的軍團長,鷹腳灣的納瓦公爵的駐扎地。
這么多軍隊自然是不可能聚集在一個小小的莊園進行補給,而是分散到了周邊。
最遠的一處營寨,甚至距離波爾塔莊園有十多里遠。
當然,波爾塔莊園這處舒適的居所,肯定是要由國王陛下進駐的。
不少軍士此刻,才終于看見幾天不見人的國王陛下。
自從幾天前下達了進軍的命令后,吉尼吉斯就幾乎不怎么露面,每天都坐在馬車中行進。
說到底,就不愿意聽到士兵騎士們的怨。
這一次進軍,三位軍團長倒沒多說什么,只是軍團下屬的各個封臣與騎士都有怨。
行軍有怨很正常,只是這一次的怨卻不是針對行軍。
這一仗打到現在,萊亞這一方的頹勢是怎么掩蓋都掩蓋不住了。
從1448年9月千河谷戰爭正式開始,他派出的貴族聯軍與拉夫爾率領的12個敕令連抵達千河谷。
從9月到12月,鐵閘門鎮、奇拉堡、石手堡等重要堡壘盡皆失守,一片勝利在望觸手可及的境界。
當時偉大的萊亞軍隊,在千河谷的總兵力達到了五萬,并圍困住了夏綠城。
只可惜,一座夏綠城將整個萊亞軍隊擋在千河谷最精華的三郡之前。
接著,便是馬倫坡之戰與瑙安河防線的反復拉鋸與放血,更兼有冬季寒冷造成的減員。
可氣的是,冬天居然沒給圣聯軍隊造成多少減員(四季常服有冬裝)。
前前后后,居然造成了快兩萬人的減員。
要不是吉尼吉斯及時趕到,剩下的三萬人也是時間問題。
那么增兵后的八萬士兵,便可以徹底鎮壓千河谷人了吧?
然而并不能。
先是千河谷莫名奇妙爆兵到了四萬,然后邊境騎士團居然被打的大敗逃跑。
此時的萊亞軍隊只剩七萬左右,期間瑙安河防線又流血流掉了快一萬。
六月中的時候,吉尼吉斯手里就只剩六萬出頭的軍隊了。
然后便是噩耗連連,十八日政變沒起作用,熊堡領的援軍更是路邊一條。
一個鐵拳戰團五千人,牽制了熊堡領加碎石原貴族聯軍快兩萬人。
山地騎兵團甚至還有余力進攻荊棘園,又一次牽制走了快兩萬的軍隊。
兩面開戰的前提下,霍恩一方,硬生生把萊亞人逼只剩四萬軍隊左右。
偏偏這個時候,吉尼吉斯還不能退。
他這一退,不是簡單撤兵,而是整個藍蜂王朝在萊亞的統治都要崩潰了。
不說別的,就血騎士一件事,就足以讓新任教皇與吉尼吉斯焦頭爛額。
他們必須獲得勝利,只能獲得勝利,并且霍恩沒給他們留多少時間讓他們去獲取勝利。
決戰,只能決戰!
由于宗座衛隊與部分神殿騎士在夏綠城保衛教皇,來不及趕到。
他所能調動的,只有肯克鎮的王國軍第一第二軍團,以及原先進攻哈吉堡的第三軍團。
還有一些貴族殘兵敗將,以及部分雇傭軍外加農兵組成的第四軍團。
萊亞的三個軍團以及新編的農兵軍團,總計三萬九千余人。
這是吉尼吉斯最后的兵力了。
最后的本錢了!
站在莊園宅邸大廳的門前,吉尼吉斯卻沒有立刻進去。
仆人不敢抬頭,國王卻是低頭看著青筋暴起的手背:“勝了就是全勝,敗了就是全輸啊。”
到這個時候,吉尼吉斯都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決定了。
誰能不懷疑?怎么能不懷疑?
這一仗的勝負,決定了多少命運的走向?
在某一瞬間,吉尼吉斯自己都動搖了。
或許騎士軍士們的怨不錯,或許應該撤離而不是繼續決戰。
然而這念頭,才在腦海中出現,便被他自己打散。
都到這個程度了,就算別人不信,他自己都得堅信。
推開大門,三位軍團長已然都在其中了。